半黎不朽 学书随笔之九
□夔子
半黎何许人也?李姓,名半黎是也,曾任四川日报社社长,也曾任过川报总编和党委书记,四川省首届书法协会主席。他是我最尊重的书法界、新闻界的前辈之一,曾创造了有名的“半黎书体”。
我认识半黎先生,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那时我到川报办事,在川报门口的小坝内,一群年轻的男女编辑、记者围着个子不高,略显微胖的半黎先生,嘻嘻哈哈,向他索字,他满脸堆笑,爽快地答应:“要得,要得!润笔费不收,你家里有多余的老窖送我一瓶,我还是要收的呵!”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那时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你职务多高资格多老也不称官衔,直呼其名。所以在川报,即使一般的编采人员或勤杂人员,都称半黎社长为“半黎同志”,或干脆叫他“半黎”。
半黎先生认识我是在1980年春。那时他已离休了,决定带着他的秘书到大巴山革命老区走一趟,一方面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另一方面也展示他精湛的书艺。第一站就选择到通川报社(达州日报社前身)。我主动为他调墨、抻纸,做一些服务性工作。他给本社许多编辑、记者都写了字,也写了《书艺》和《实事求是》二帧横幅送我。他以后还给我写了横幅《神飞物外》以及对联《山静松涛远秋清泉气香》。我精心装裱后,至今还珍藏着。他老人家于2004年春,以91岁高龄与世长辞,我表示深深的怀念。
那时通川报的总编辑是刘云杰同志,和半黎先生交谊深厚。为了照顾好他的生活,云杰同志还派了一名编辑跟着他,走访了通江和巴中等地,半黎先生每到一处,都招呼接待从简,拒收土特产等礼物。在巴中时,他的秘书和当地几个接待的同志到街上去喝了一次夜啤酒,遭到他的严厉批评。
半黎先生从小就爱书艺,初学颜体,据说是五台山的一个小和尚教他的。后又取法怀素、何绍基之长,入古而不泥,书风雄强,深受群众喜爱。书法家多源于自然之助。如张长吏的折钗股,颜太师的屋漏痕,王右军的锥画沙、印印泥,怀素的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的银钩蚕尾,黄山谷,从常年荡桨、群丁拔棹而悟得笔法。唯半黎偏爱足球曲线。足球场上,运动员用脚划出的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力重千钧,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由此他创造了“半黎体”,豪放而又不失婉约,深受群众喜爱。至今,“半黎体”以它独特的风姿,屹立于书坛。
半黎先生还给王若飞(中共领导人,1946年4月8日,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写过墓碑,我想他一定是用他早期的颜体书丹的。从此他便对坐飞机产生了畏惧。他原名叫李周裕,河北高阳人,南下干部,出生入死,经过枪林弹雨的考验,什么都不怕,唯独怕坐飞机。因此未听说他出过国。
我所说的“半黎不朽”是指“半黎精神”不朽,指他的平民精神、廉洁精神和书法的创新精神不朽!
新闻推荐
四川师范大学官网年前发出一条公告:为了鼓励学生掌握新技能,该校将企业出资的50万元设立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一个专...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