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金山 看上海早期考古与张大千20多岁时的青涩画作
为庆祝金山博物馆建馆30周年,金山博物馆遴选馆藏精品文物70余件,通过考古遗址的发掘以及馆藏精品的展示,以引起公众对金山的再认识。“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在现场发现,从戚家墩遗址的发现可看上海的古文明之路,从瓷器、玉器、船舫的出土可见出金山与江南文化的联系,从董其昌重修泖桥澄鉴寺碑、南社、白蕉则可看金山的文化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博物馆还珍藏着十多件张大千早年的书画作品,是其二十多岁时画给金山松隐禅寺主持志超法师的。
展览现场由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金山博物馆主办的“上海考古从这里出发——金山区博物馆建馆30周年纪念特展”前天在金山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特遴选馆藏文物70余件(组),分为“出发:考古,打开上海古代文明之门”、“ 出品:馆藏精品展”、“出众:改革开放40年、建馆30年金山文博事业回顾”三个单元,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瓷器、馆藏书画作品等六大类。展览从区域考古、史志文献、馆藏文物等视角出发,呈现了80年来金山地区考古发掘的文物精粹以及博物馆开馆30年来的馆藏珍品。让观众去了解一段不同于以往认知的金山。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0日。九节玉琮春秋铜鼎
金山博物馆于1988年12月成立,30年来,金山博物馆从过去的一座八边形文物展厅及一幢三层楼房,到现在的两馆一园一中心(金山区博物馆、上海南社纪念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金山规划展示中心)以及筹备中的朱学范故居,馆藏文物展品近万件,其中一级品1件,二级品167件,三级品3882件。明龙泉窑温碗清乾隆青釉印花缠枝瓶
金山博物馆馆长王建光在开幕式上表示,“金山博物馆是一家地方史志类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本区亭林、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器、陶器、玉器为主要特色,如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双孔石刀,九节玉琮,印纹陶罐等。其他还有灯具、书画、碑刻墓志等,如白蕉的书法作品,张大千早期书画作品,明代董其昌重修泖桥澄鉴寺碑等。此次建馆30周年特展旨在进一步打响上海江南文化品牌,推动金山地方文史研究,讲好金山历史文化故事。”明 董其昌重修泖桥澄鉴寺碑 董其昌重修泖桥澄鉴寺碑局部
金山博物馆副馆长余思彦表示,“此次展览就是引起大家对金山的再认识。我们试图通过考古学的证据以及馆藏精品的展示,让大家去了解金山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地方。从船子和尚、夹山和尚到杨竹西、黄公望、沈度、王鸿绪,再到南社、白蕉。通过这种认知去加深人们对江南文化的认知。”白蕉书法作品
从《金山卫访古纲要》到金山船舫遗址看上海古代文明探索之路
金山区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等。春秋时,金山区地处吴、越交会,战国时吴、越交战频繁,县境隶属屡变。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金山区设海盐县。《上海通志》大事记记载:“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今金山区东南甸山一带设海盐县城,为上海地区首个县治。”袋足陶鬶(复制品) 亭林遗址出土 良渚文化(原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关于金山地区的考古发掘,金山博物馆副馆长余思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谈到金山,不能不说上海考古从这里出发,展厅中的这本《金山卫访古纲要》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它是金祖同基于1935年的一次田野调查而写成的。当时,以卫聚贤为首的业余考古爱好者们在戚家墩的开展了第一次田野调查,从此揭开了上海考古的序幕。由于这些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发现了上海地区第一个古代文化遗址——戚家墩遗址,从此改变了世人对上海古代历史的认识,打破了“上海无古可考”的观念。”展览现场
1936年,吴越文化研究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雪赓堂成立,蔡元培任会长,吴稚晖、钮永建为副会长,于右任、戴季陶等44人任评议,董作宾、梁思永等59人任理事,卫聚贤担任研究会的总干事。
“今天现场所展示的陶器等都是8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以实地考古发掘的结果。实证表明上海地区史前文化开端于距今6000左右的马家浜文化,其后经历良渚文化、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楚文化等。总之,考古工作证明了上海地区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余思彦说。金山船舫遗址金山船舫遗址所出土的小药瓶
而从宋元明清瓷器、玉器、漆器的出土,可以看出上海金山地区贸易交通的便利以及与江南文化的联系。尤其是金山船舫遗址中发现的瓷质小药瓶,它是“南船北马”的真实写照。“展览中的一件小药瓶就能证明这种江南水乡的生活状态。小药瓶发现于金山船舫遗址,这个遗址因为年代久远,如今只剩下六七根柱子,这些柱子便是当时的私家停船场,它可分成两层,底下用来船只停泊,上面一层则用来船工居住。而小药瓶产自苏州,这样就给我们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船主人乘坐自己家的船只,通过水路去苏州买药治病。”余思彦介绍说。金山朱氏船舫遗址
从馆藏展品看张大千早期作品的流传
众所周知,金山博物馆是藏有白蕉先生书法作品最多的公立博物馆。此次展览便挑选了4件白蕉先生的作品。其中一件是白蕉与唐云合作的《岁寒图》,画家落款非常特别,即落在了画面的中间位置,而且内容也十分有趣:“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这足见画家间非同一般的关系及文人画的雅集趣味。《寒岁图》 白蕉、唐云合作白蕉扇面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还特别展出了张大千先生的3件书画作品,即包括拟白阳山人花鸟画作品等两件及一件1947年的书法对联。关于张大千及作品与金山的渊源,曾在金山博物馆工作过的白蕉学生蒋炳昌先生告诉澎湃新闻,“2003年,我们金山博物馆拿出来了13件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大部分是张大千早年的书画作品。据我所知,应该是张大千二十多岁时,画给金山松隐禅寺的主持志超法师及其他和尚的。张大千与这位志超法师结识,是因为松江禅定寺的住持逸琳法师(给张大千取下“大千”法号的法师)。逸琳法师与志超法师是朋友,经常有交游往来,所以张大千就慢慢认识了志超法师,而且画了这些画给他。“文革”期间,松隐禅寺慢慢就被毁坏掉了,而这批画作就暂归金山区统战部保管;80年代金山区博物馆成立以后,统战部就将这批东西调拨给金山区博物馆。我看这批东西的时候,它们还是未装裱的模样。由于这是张大千早年作品,这将对张大千的研究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张大千早期作品
张大千早期作品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张大千与这位志超法师同是四川人,所以他们的交往也有着这样一层的关系。另外,金山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张大千曾在金山的朱泾镇办过画展,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因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金山博物馆副馆长余思彦补充说。何绍基书法对联曾熙书法对联展览现场
此外,展览中还展出了翁同龢、何绍基、曾熙等的书画作品,以及部分南社成员的书法作品。展览开幕式现场
新闻推荐
29日,互联网落地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上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