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天福地”上演“头脑风暴” 新时代·新视野·新机遇 乡村文化振兴论坛观点集锦
讨论会现场。许世智摄
主旨发言
艺术“乡建”是乡村文化振兴中艺术家的实践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艺术与乡村有着天然联系,艺术的最初形态,如刻画、服饰、彩陶等就产生于乡村。但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迅猛发展,艺术越来越成为城市创作及欣赏的“专利”。让艺术回到乡村,回到它起源与发生的地方,回到它与乡邻生活浑然一体的状态之中,这是乡村文化振兴中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蔚然兴起的艺术“乡建”就是这种责任与担当的实践形式。
艺术“乡建”显然应该为乡邻而建,要发挥艺术直指人心的审美力量,要让乡邻与艺术存构在同生共长的关系之中,并且让乡邻在这种关系之中获得快乐与充实。艺术家们要通过对乡村外观的视觉营造,通过结合当地物产及记忆的文化产品,以及融入当地历史文脉与生活习俗的艺术体验形式,让艺术回到乡村,激活村落的文化之源,彰显乡村的精神价值,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的生存复兴。
尊重古村镇原本布局,进行富有美学创意的改造
李健 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保护古村镇,必须坚持生态的立场,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生态美学策略。生态美学策略从整体上讲,就是尊重古村镇的原有布局,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富有美学创意的改造。
任何一个秀美的古村镇都是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用美学的观念改造古村镇,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相当之难。在这一方面,很多地方都有沉痛的教训。因此,古村镇的复兴、建设,必须尊重它的本来布局,依据历史的记载按照最美的布局改造、建设,将它恢复到历史最好的水平。
使“新乡贤”成为乡村社会的标杆与旗帜
向宝云 四川省社科院院长
我们要充分挖掘乡村伦理文化的重要资源,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法治、德治和自治”的统一。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文化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生态道德与生态观念,构建乡村文明建设的文化支撑。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促进文化创意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延续乡贤文化历史脉络,让更多人在乡愁、乡情感召下,携带学识、资金、技术、创意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使“新乡贤”成为乡村社会的标杆与旗帜。
分组讨论
生态美学与乡村文化振兴
以物化形态留下的文化成果不是孤立存在者
赵玉 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镇的草木砖瓦等凡是古人以物化形态留下的所有可感的文化成果都能成为审美对象,且这些对象不能被视为完全独立的孤立存在者。建设者在对不同审美对象的安排中需要考虑其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主管者可以有意识地将诸种因素结合起来,通过扩展原居民及外来旅游者的知识信息,以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还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他们对古镇的热爱与保护,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全面创新发挥特色小镇的“巧”实力
程惠哲 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尧坝要成功建设以耕读文化为品牌的特色小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就要把研读大政方针、研判文化大事与研习小镇建设规律结合起来,在文化兴盛的大国情下,切实发挥特色小镇的“巧”实力,以全面创新的态度,通过持续不懈的观念创新、产业创新、要素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农村生产模式的绿色发展
谭晓钟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走出一条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在农村发展中强调环境保护、生产绿色产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发挥农村自身区位、气候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可以形成农村生产模式的绿色发展,从而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通车”,使生态农产品推广开。
传统文化与乡村文化振兴
乡土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刘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要突出区域环境和文化特色,以振兴乡村产业。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通过提炼区域文化深层含义且体现原真性、地域性的乡土文化,设计出富有区域性特色的乡土文化精品;通过设计解决农村的“民生”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产能力、发展乡村经济。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为多功能基层综合平台
李明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助力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抓手,要将其打造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要突出实践功能,将宣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生产结合,与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结合,与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要建设村(社区)文明大讲堂,宣讲党的理论;建设村(社区)文化大院,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培养良好乡村风尚。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产业化
胡建中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着手来完善:抵制不良文化对乡村的侵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的供给。首先是加强乡村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内容,实现文化供给手段的多样化;乡村的历史文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文化产业化,必须抓住城市人对乡村的好奇感,将乡村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成旅游项目、旅游商品。
文旅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
以传统村落为单位,保护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行
汪欣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理论上来说,传统村落是由物质和非物质形态文化构成的环境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村落的组成部分,将生产、发展于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村落环境中进行保护,就如同活水养鱼。村落中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感记忆和价值认同,因此能够更好地发挥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村落复兴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使保护力量更为集中。
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智慧小镇
陈玉霞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尧坝要建成一个智慧小镇和独特的文化社区,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总体思路是以新兴产业为中心,做到“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生活智而便”。首先,产业规划是尧坝古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着眼实际,对小镇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出长远规划,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推进一批有创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形成文化、旅游、商贸、餐饮、康养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资源禀赋,进行功能模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理布局,以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在有限空间尽可能形成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功能设施。
打造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张美君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乡村文化资源反应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新时代消费需求的视域中有了新价值。要注重乡村文化资源转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彰显乡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并进行深度挖掘。当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文化产品时,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能够成为现代生活意义与价值的表达载体。乡村文化资源的转化离不开对乡村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深入理解,也不能脱离对现代生活和新时代消费的深刻认识。同时,要注重打造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产业链。乡村文化资源具有地域特点,转化的乡村休闲文化产品又多属于体验性文化产品,产品自身很难通过交通工具走向市场,只能吸引消费者来到乡村。文化体验消费是一种以物质消费为基础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所以乡村文化资源的产品转化必须有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相配套。
■本报记者 朱虹周雪梅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物华天宝称福地,人杰地灵占尧天。
昨(25)日,一场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智慧碰撞在“尧天福地”尧坝上演:新时代·新视野·新机遇——乡村文化振兴论坛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从事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的精英学者,也有来自乡村文化振兴一线的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基层政府干部,他们共同探讨乡村文化振兴路子,交流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先进案例,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这场精彩的学术论坛,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理论研讨会,更是一次学界精英与乡土学者、学术理论与乡土实践的交流会,将为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一场思想变革。
当天,经过与会专家的充分讨论和深入研究,达成了乡村文化振兴·尧坝共识。
记者将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和3个分论坛的精彩观点进行了筛选、整理,以飨读者。
乡村文化振兴 尧坝共识(摘要)
一、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成长的家园,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在国家认同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乡村文化仍然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乡村文化振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建工程。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必要保障,对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理清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首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创新参与机制,积极扶持和培养新乡贤和乡村文化能人。其次,重视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再次,构建乡村文化空间,改善乡村文化生态。最后,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三、确立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
乡村文化振兴要在传统农耕文明中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
新闻推荐
近日,舍得酒业与梦东方集团联合出品的以酒为媒的诗乐舞——《大国芬芳》在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专场文化演出上精彩上...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