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四川的阿来,世界的阿来

四川经济日报 2018-12-14 08:17 大字

□ 姜明

20多年来,阿来以一种传奇的方式,不断地在与世界发生关系。他曾是优秀的编辑家、杰出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科幻世界》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41岁那年,阿来问鼎茅盾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茅奖”获得者。经营杂志十年后,彻底回归文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每每新作问世,必然反响大作。众多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引发海外影响。几个月前,他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成为四川历史上第一位“双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似乎天生就是纪录开创者。孜孜 地写,也开阔无疆地行走,电视上还常见他的身影,他并不高大的身躯里,似乎耸立着巍巍群山;悠缓的语调里,仿佛奔腾着万古江河。这就是阿来。

藏地歌者

毫无疑问,阿来是一位永远在行走的藏地歌者。浓郁的民族风情,空灵淡远、诗意与历史交融的藏地书写,使得阿来在当代作家中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在我们常人眼里,藏区是美丽的、神秘的,而在作家阿来的眼里,藏区跟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一样,是当地人的家乡,是人间烟火、日常生活。“外人对西藏的真实生活关注不够,而对那些外在的、符号化的东西特别关注”,他用精致的汉语展开藏族画卷,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不一样的藏区。阿来的书写,对藏族的历史沿革、地理架构、人文踪迹、世俗风情,都有着细腻表现,读来每每让人啧啧惊叹,“原来是这样啊!”历史、常识、真相、生活、情感在这里交集——阿来告诉我们:西藏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

历史也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瞻对》写的是历史,写的是征战和抗击,从清王朝到民国,经年累月的穷兵黩武,“铁疙瘩”没有被征服。在暴力和铁血之外,更温和、更宽厚、更顺应本心的文化融合却在潜滋暗长。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史学价值大于文学价值,我却觉得,对历史事件的梳爬和钩沉,并非作家的本意,而超拔于历史之上的民族审美、文化认同、普世关怀、和平向往,兴许是作家真正的立意所在。

《格萨尔王》显示出阿来书写神圣、为往圣继绝学的雄心。在日渐衰微的口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以规范、精致、书面的汉语言文字为英雄树立丰碑,不只是对作家的文史涵养的挑战,更彰显出作家不让先贤、阔步古今的文化自信。历史的源头在哪里?神话与历史的边界在哪里?藏民族如何从原始部落一路走来?阿来致敬英雄的笔意,森然中蔚成史诗气象。而这样一种立足当下溯源民族历史的回望,凝聚着人类的共同情感,正越来越广泛地获得世界性的关注。

生态守望者

他是大地之子。他对自然、生态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对于环境损毁,特别是人为戕害,有着深切的疼痛和愤怒。20年前的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与其说是以双足丈量广袤藏地的考察手记,不如说是一阙关于嘉绒文化腹地的生态悲鸣曲。他对“地球的伤疤”的刻绘和反思,让人沉痛和汗颜。近年来的“山珍三部”,直面虫草、松茸、古柏等深山“软黄金”,讲述在被蛊惑了的病态养生意识下的都市人对自然的掠夺和凌辱,讲述可怜而又可憎的山民的无知和无情,笔端纸上,一派苍茫。非对己身所在土地爱得不能自已,不会是这般呈现。阿来的故事都不复杂,复杂的是百转千回的汩汩情感,在崇山峻岭间奔涌,你为之苦,你为之哭。而他在你即将泪奔的时候突又笔锋一转,别开生面,让你将泪意转换为感动或沉吟,你会觉得,哇,世界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美好的事物是存在的,我们自己可以为之做出努力。即便是阿来在质疑和批判现实的时候,他依然在发现和提炼生活的美感,在给人传递爱和温暖。这样的提醒和悲悯,源于一个大地之子的良善初心,也是一个个人风格越来越突出,影响日益超越民族、国界的作家写给世界的情书。

汉语言魔术师

阿来的文字是朴素的,低调的,甚至是不动声色的,与华丽、夸张以及警句迭出的文风不一样,短句子,普通语汇,极少使用排比句,很少使用感叹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这种遣词造句的极简风格,使得阿来的语言就像是平静河谷里流淌的江水,乍一看去,感知不到静水深流、山高水长,但你只要多看几段,很自然会被阿来充满魔性的语言征服。他是安静的,像是山谷里盛开的漫山遍野的小花,本来是平凡景致,突然来了一阵风,千万朵花就摇荡起来,山谷瞬间就充满了灵动的、涟漪般的美。风停了,群山肃穆,百花安详,你会觉得此时的花儿跟以前的花儿不一样了,那种荡漾的韵致稍纵即逝,但神采就在那里,随时可能被唤醒。“太阳弹响群山的音阶”,多么磅礴而明丽的意象,阿来是诗人,他作品中氤氲着的诗意恍若神启,你看不到,诗意却无所不在。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字音韵、节奏的准确把握,对读者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系统的全面调动……精致的汉语言表达,使得阿来的作品散发出森林里松香般的迷人气息,它是如此地贴近心灵,贴近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

藏地歌者、生态守望者、汉语言魔术师,这就是四川的阿来,这也是世界的阿来。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选送剧本获“四川省重点关注剧本”

本报讯(记者彭春梅实习生王慧玲)日前,由市文艺创评室选送的话剧剧本《有光的地方》(编剧:李骊),在初选入围的50多个剧本中脱...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