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读《乌桕红叶》谈乌桕

成都晚报 2018-12-12 03:28 大字

◎何 频(作家)

孟冬小阳春,满眼的橘黄枫紫乌桕红,而我在新得到的《陶亢德文存》——四册一部百万字的浩瀚著述里,发现里面恰巧埋伏了一则《乌桕红叶》的小品文。这机缘足够巧,自然我要先睹为快,看看人称编辑出版家和作家的前代文人是怎么赏乌桕的。

自学成才的绍兴青年陶亢德,开头像学徒一样跟着邹韬奋先生编过《生活》周刊,韬奋作序,为他出版过《徒然小说集》。小说刻画贫苦人的生活,笔触模仿一点鲁迅。后来他跟林语堂编过《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但孤岛沦陷时期曾经落水事伪。经历很复杂,然而由于和诸多文化名人的交往,自身也折射了大时代的几分缩影,故其文字尚可玩味。1949年以后,陶亢德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在知名小报《亦报》大量发表文章,谈时事,说掌故,几乎不隔天。

几百字的专栏文章,《乌桕红叶》落款是1950年8月19日。轮到季节,这时乌桕满头绿还正在开花,作者是结合浙东地区乌桕故事和民俗,专讲乌桕实用性的,口语叫乌桕为“桕树”。那最后一段有点写意的韵味:“讲桕树的文章,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只有半篇,周作人所作,载《看云集》。只有半篇是那篇文章讲的原有两株树,一株是白杨,一株就是乌桕。周的文章另有一个特色,就是所讲的事物,十九为人家所不讲,或者由他讲开头,无论草木虫鱼,民情风俗,皆是如此。他讲桕树讲到结末,怕电灯已代蜡烛,又有洋蜡洋油,‘田边水畔的红叶白实不久也将绝迹了吧’。现在既已发见桕子可有如许用途,我们自然也要大量种植。如把田坟平掉,改稙乌桕,化土馒头为美用两备的美荫,对于乡村的景色和经济,该有多少增益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园林与野趣鉴赏,莫不是文人与贵族的专利。平民只有节日游赏,例如上元灯节或赶庙会,或者清明节上坟祭祖,趁机在街肆和野外放风,看人来人往和闲花野草等等。轮到国民正规意义上的旅游观光,大兴彩叶经济和南北争办红叶节,这已经是当下21世纪开初以来的国情了。见乌桕而思旅游,陶亢德这倒是一副超前眼光。

说到乌桕的实用,用种子榨油作机器用的润滑油,曾经很时髦的。如我小时候,上世纪60年代的田间地头与房前屋后,大家都要种蓖麻一样,后来也不兴了。而几年前的春天,我在杭州灵隐寺一带,看山家炒茶,男人用木片在电锅里轻轻抹一点木子油,乌桕种子榨的油,像精炼猪油一样凝固着,这令我想不到。周作人和江南的文人,前代有陆游、徐光启等等,后来包括陶亢德,他们大讲乌桕的好处与妙处,但其眼光局限于江南。徐光启说:“乌桕最盛于江浙。”而我接谈乌桕的话题主要谈两点,第一要说江浙以外的乌桕分布和生长,再谈乌桕树叶变红的地域时差。

乌桕生长范围广大,真还有不择地而生的任性和入乡随俗的天性在。东南之外,云贵四川,两湖豫陕,到处都有乌桕。河南这几年,城乡绿化和美化力度加大,黄河以北直到豫北,郑州、新乡至安阳之间,乌桕作为行道树连绵不断。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秋天红乌桕不输浙东和江南一带。特别是湖北大悟县,乌桕是县树观光树,现在大力保护和发展。京广高铁,现在直接穿越大别山,车出武汉北行,而大悟和信阳,秋来乌桕红叶荡谷,灿如云霞。今年10月中旬,我坐高铁打来回经过这里,满山红乌桕和红枫香,枫香是紫红,乌桕水红而色艳。

中原地带秋来赏红叶,包括乌桕树与黄栌、黄楝树在内,10月中下旬掀起高潮,11月过完红叶节差不多就谢幕了,倒是江南与西南的乌桕红叶红得迟一些。12月初,大雪节气都过了,漓江两边的红乌桕十足惊艳。还有江南的乌桕,也在冬初才变红——衢州书友季米,12月2日发微信拍雨中一枝黄花和红叶乌桕,乌桕叶片圆圆的,乖巧的圆紧带一个尖尖,挂着凝露似的雨滴娇红未艳,仿佛小儿女稚嫩的面容十分可爱。

新闻推荐

首次突破5000亿元 1-11月四川外贸进出口创新高

(记者鲍安华)据成都海关统计,1-11月,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445.8亿元,首次站上5000亿元台阶,居中西部第一,较去年同期增长...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