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生命的告别

成都晚报 2018-12-10 00:00 大字

《最好的告别》

蒋 林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疏泽民

死亡是任何生命都绕不开的命题。人也一样,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然要在某一时刻抵达生命的终点。在死亡不可避免来临之际,除了医学上的救治,病人还需要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作家蒋林的新书《最好的告别》,为我们展示了病痛中灵魂的挣扎和以人为本的临终关怀。

小说的主人公凌先生,是一位66岁的肺癌晚期患者,他与一个同样罹患绝症(神经母细胞瘤)的10岁男孩小可,不约而同地住进临终关怀医院——怀人居。在几个月短暂的相处中,他俩回忆和分享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一个奋斗了大半生,老来依然无所建树;一个人生刚刚启程,生命却即将走向终点。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但有着同样向死而生的乐观,二人因此结成忘年之交,由此演绎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和苦辣酸甜。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现代医术往往无力回天。这些绝症患者的亲属,不忍心亲人过早地离开自己,也不愿背负“不孝”等骂名,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治疗,至于治疗的效果、生命的质量、病人忍受的巨痛与折磨,无暇顾及。在这部小说中,凌先生见证了妻子苏菲娅临终前的生不如死,想用安乐死的方式让妻子进入天堂,却绕不开法律、伦理的制约。轮到凌先生自己面临同样的困境时,他想选择自己的死法,放弃治疗,却遭遇到亲人的阻拦和新旧观念的碰撞。“这一辈子,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一次,让我自己选择怎样去死吧。”一个人不能选择生,但在自己临终前,也不能选择优雅地死,这难免令人唏嘘。最终,凌先生冲破重重阻力,毅然住进怀人居,在这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全了自己的临终梦想。

怀人居环境幽静,像养老院,像医院,它是人生的最后驿站。在这里,凌先生安静地创作了自传体著作《与人生言和》,委托家人在公墓给自己选择墓地,在怀人居给自己和小可举办一场追悼会。面对死亡的步步紧逼,凌先生放下了许多过去不曾放下的东西,坦然处之,那种对死亡的淡然超脱,令人震撼。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让凌先生和小可孤军奋战,而是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不同群体人性的光辉。凌先生儿女由抵制而接纳而认同,怀人居创办人林芙蓉主持凌先生和小可的生前追悼会,文友黄睿出让桃源居给凌先生和小可母子俩居住,志愿者程文玲对凌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球星与病中球迷小可签名合影……这些细节的呈现,给清冷悲凉的临终之行带来一抹暖色,也让读者在抑郁的气氛中看到阳光和希望。

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临终关怀的并不多。蒋林先生的这部《最好的告别》,既是关于死亡和临终关怀的小说,也是关于生命关怀的小说。这部作品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走向死亡的旅程,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活得精彩,活得幸福,也在于死得安详,死得有尊严。正如作家卢一萍所言,“最好的告别,是一步步跨越生命的台阶,找到生命的意义,然后潇洒而去。”读蒋林先生的《最好的告别》,我们仿佛找到了向生命告别的最佳方式:与疾病握手言和,与生命握手言和。向死而生,便是生命最好的表达。

新闻推荐

曹顺庆:向世界传播“中国话语”

恩师杨明照90大寿,1998与季羡林(中)、项楚,1987与学者艾布拉姆斯,1992与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与夫人蒋晓丽,2017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