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这个“卖鸡哥”为啥被点赞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07 05:31 大字

李兴柯﹙左﹚与黑鸡养殖户交流。

□特约通讯员 陈本强 文/图

“这是我见过最帅气,活得最真实,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男人!”“妻子为了他坚决辞去年薪30万元的工作!这样的付出和牺牲精神太伟大了!”“我说呢,这黑鸡怎么这么好吃,原来背后有这么感人的故事。”

近日,一则《他可能是工行最会卖鸡的人!却因为儿子的一句话泪流满面……》帖子在网上火了,短短几天时间,阅读量超过10万+,网友留言几千条,全是满满的正能量。

帖子说的主人公叫李兴柯,是中国工商银行派驻万源山区扶贫的第一书记李兴柯。

他,从坐在办公室的工行架构师,成为蹲在贫困村的“卖鸡哥”;他的妻子,主动辞掉京城年薪30万元的工作,当起“扶贫书记”家的全职太太;他们,短短两周时间,“吃”掉了村里的4500只黑鸡,让集体经济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的10倍。

网友感动的,不是李兴柯的英勇帅气,而是他那平凡而感人的扶贫故事。

“傻”夫妻?

一个主动扶贫一个辞职相伴

“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派往海外分行工作,一个是派去四川扶贫,我一定会选择回四川老家去。”2017年6月的一天,李兴柯无意间看到了一则《关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通知》,从那一刻起,他的心无法平静了。

从看到消息后的窃喜,到与家人沟通,再到递交扶贫申请,仅仅两个小时时间,李兴柯便作出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

“兴柯,你可别犯傻哦。你在北京有工作、有户口、有房子,妻儿也都在身边,这一去,恐怕以后要失去好多机会。”面对身边人的好言相劝,李兴柯早已心意已决。他说,能回老家扶贫,心里巴不得。

“孩子的成长咋能离开爸!你这一走又得两年,我们和你一起去。”2018年春节,扶贫5个多月后,李兴柯第一次有了时间回家。看到满身疲惫的李兴柯,妻子一边帮忙掸去他身上的泥土,一边道出了心中想法。

妻子没了工作,生活、房贷怎么办?去到一个陌生环境,小孩怎么适应?妻子的想法让李兴柯极度焦虑,又无比自责,“聚少离多让妻子吃了不少苦,她却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十年前,为了家庭团聚,妻子曾坚决辞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份银行工作。

春节后,趁李兴柯回到万源,妻子悄悄辞去了哈尔滨银行年薪三十万元的工作,还把北京的房子租了出去。2018年3月,妻子带着刚满四岁的儿子,来到了李兴柯扶贫的李家沟。“爸爸,我们要在这儿呆多久,说好了的,过几天要回去找小伙伴玩呢。”李兴柯说,每次听到儿子这样发问,他的内心像刀割一样难受,这也是最愧对家人的地方。

“贫”咋扶?

发放鸡苗脱贫“造血”初见成效

作为工行派驻李家沟村的第二任扶贫书记,村里贫困现状、帮扶举措、基础设施都不是李兴柯关注的焦点。按照计划,李家沟村将在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均已合格达标。

扶啥呢?在前任扶贫书记的帮助下,通过密集走访,李兴柯发现了一些“贫困怪象”:尿毒症青年小张,自暴自弃失去了生活信心;一个家庭3户贫困户的冯大叔,两个儿子都是硅肺病,老两口又失去劳动能力;妻子重病过世的唐大哥,独自一人当起了三个女儿的“爸和妈”……“他们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难,稳定脱贫更难。”眼前的个案,正是李兴柯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打造适合村情村貌的特色产业,强化村产业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户不落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此时,李兴柯想到了工行旧院黑鸡养殖扶贫项目。旧院黑鸡原产于万源旧院镇,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别适宜在万源山区养殖,且劳动强度小,收益见效快。李兴柯说,加之工行从2016年开始在万源发展旧院黑鸡养殖扶贫项目,已探索出了成功的扶贫模式。

“年出栏总量1万只,每户养殖大户养1000只,每户贫困户养100只。”李兴柯迅速在李家沟村推行旧院黑鸡养殖“千百十”工程。工行统一采购45日龄的大鸡苗,每只补贴12元,贫困户只需花3元就可以领到一只黑鸡。为降低饲养风险,工行还为黑鸡购买了保险,统一进行圈舍搭建和养殖技术指导。

身患残疾的张大叔,饲养旧院黑鸡年收入6万元,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尿毒症青年小张,年出栏黑鸡3000只,还创办了家庭农场……时下,满山飞跑的旧院黑鸡,成为李家沟村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凤凰”。

“鸡”咋销?

工行人“吃鸡”“吃”来15万元

随着黑鸡养殖规模在李家沟村不断扩大,黑鸡销路怎么办?李兴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娘家”不是有好几千人消费吗?何不让旧院黑鸡飞到北京去?正在犯难之时,李兴柯想到了“消费扶贫”这一妙招。他随即将这一想法报告给了工行软件开发中心,请中心员工“每人吃一只鸡”。

李兴柯发现,鸡“飞”到北京去,若通过“中间商”,落到贫困户手里的收益就不多。

为何有钱不让村民赚?

收购、宰杀、包装、保鲜、快递运输……说干就干。李兴柯利用李家沟村现有的集体经济企业为平台,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寒假回乡大学生成立了“贩鸡突击队”。

跑了七八个小时,好不容易凑足了100个鸡筐;山路结冰湿滑,收鸡的小货车被困在悬崖边,只好用箩筐转运,一干就是凌晨4点;送货地点距离远、布点散、时间紧,得一车一车押运跟班……提起“贩鸡”辛酸路,李兴柯至今哭笑不得。他清楚记得,由于第一天没经验,鸡筐到得晚,鸡早就放出去了,大伙儿还漫山遍野地去抓鸡。

从1月23日启动,到2月2日发完最后一批鸡,短短两周时间,李兴柯完成了从一个软件架构师到“鸡贩子”的华丽转身。他说,完了一算账,“贩鸡”活动为贫困户实现了近35万元的收入。除去中间宰杀、包装、运输等成本,净赚了15万多元。

目前,“消费扶贫”模式得到工行全面认可和推广。

尝到甜头的李兴柯正琢磨着创办村集体控股的养鸡场,建立统一的销售门店、产品商标和包装,建立微信公众号和贫困户电子档案,同时设立“工行帮扶基金”,致力于贫困群众精神文明扶贫,铺好 “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长远路,使贫困户每年能直接享受到每只黑鸡10元的产业分红收益。

新闻推荐

关于受理社会各界对国家开发银行资产安全监督举报的公告

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直属国务院领导、支持中国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具有独立法人地...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