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相关阅读·据统计,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及各战区分会,总共救济46.7万余人,因伤重不治而亡者仅331人。全部募捐共收入银64.19万两,支出57.74万两。红十字

大众日报 2018-11-04 06:06 大字

□本报记者鲍青

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战场救护。当时欧洲战争频繁,士兵平民死伤惨重,瑞士慈善活动家亨利·杜南因此发起一场“博爱、广济、救死扶伤”的和平运动。

1863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成立。12年后,改称为红十字会。红十字运动在西方兴起后不久,即开始有中国人了解关注。

曾在同文馆任总教习的美国人丁韪良、出使英法的曾纪泽,都曾在著作中有关于红十字会的记载。丁韪良在《西学考略》中道:“红十字会救济被伤兵丁之事,本由同仁会而出。咸丰九年奥、法相战,有瑞国医生杜南者归自战场,将目睹情形向会中述之,曰:被伤兵丁数万,军营医士照料不及,卧地被露所侵,以致溃烂而死。会友闻之,莫不感伤。于是议设另会,专为救济被伤之事,以红十字为记,名为红十字会,转告各国各遣使会议章程。”

曾纪泽在出使英法时,也曾耳闻目睹红十字会的点滴,他道:“舆旁绘十字架,盖以红布。剪十字之式缀于舆上,异夫亦剪十字缀于衣襟,则虽经历敌军不加害焉,此西洋之公例也。”

等到甲午战争爆发,国人才能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红十字会。当时清军伤亡惨重,平民也不断死伤,但军医不够调遣,“将帅彷徨,束手无策”。相反日本红十字组织则“驰赴战地者多至十万人”,他们在营口设医院,“不特日兵临阵受伤蒙其医疗,即华兵之中弹而仆者,亦不分畛域,一体留医”。当时清军前线官员感慨:“吾军士之受彼拯救者,难可缕数。”

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的这段插曲,使得红十字开始引发国人关注。战后国内各大报纸如《申报》《大公报》《中外日报》,纷纷刊登介绍和论述红十字会的文章。

经过舆论宣传铺垫,清廷开始对红十字会有了初步认识。光绪二十五年,清廷派驻俄国使臣杨儒参加荷兰海牙举行的减兵保和会议,并代表清朝画押了几个条约文本,其中就有国际红十字会的相关文件。

此后几年,朝野间有创建红十字会的声音。但直到日俄战争爆发,为拯救东北难民,中国红十字会才终于得以创立。

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清廷两方都不敢得罪,便屈辱地宣布“中立”。两大列强在东北厮杀,无数百姓战栗在炮火之下。当时旅居关外的各国侨民都在本国红十字会帮助下,乘坐印有红十字标记的船舶车辆逃离交战区。

清廷也派遣轮船车辆赶赴东北,接运中国难民入关。但俄国却借口中国政府进入战区人员不属于红十字会,而声称不予保护,阻挠中国救援行动。

时间就是生命,如果继续拖延就意味着更大的伤亡。俄国拒绝中国救援队进入东北的消息传到上海,社会各界为之震惊悲愤。当时身在上海的工部尚书吕海寰,联合上海记名海关道沈敦和、前四川川东道任锡汾、直隶候补道施则敬等人奔走联络,“拟援万国红十字会例,力筹救北方被难民人之策”。此举得到上海绅商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1904年3月,部分人聚集在上海英租界,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但该会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红十字组织,因而得不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更得不到交战国认可。因此,许多人不得不改弦更张,与英、美、德、法等中立国领事磋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的成立,标志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一个月后,慈禧太后颁发懿旨:“此会医治战地受伤军士,并拯被难人民,实称善举。现经中国官绅筹款前往开办,深惬朝廷轸恤之怀,著颁发内帑银十万两,以资经费,传谕该员绅等,尽心经理,切实筹办。”这表明清廷不仅没有限制红十字会,反而给予一定支持。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立即派人前往东北开展接运难民工作。红十字会首先在战争要冲设立分会,由美国领事、传教士等遴选中西董事,设立战地医院,并救护难民出险。接着,红十字会又在奉天、辽阳、烟台等地设立分会,以尽可能扩大救济灾民、资送回籍和战后放赈工作。

此次救护工作得到医院以及清廷的鼎力相助,取得了很大成效。据后来统计,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及各战区分会总共救济46.7万余人,因伤重不治而亡者仅331人。全部募捐共收入银64.19万两,支出57.74万两。红十字会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也使红十字会形象深入人心。

进入民国后,战事更加频繁,红十字会的身影也愈加多见。它的倾心救助,为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暖色。

新闻推荐

人行地道“上岗”学生过街安全了

本报讯(邱园杰记者陈冬冬文/图)11月2日,已经竣工的机场东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下穿地道正式投入使用,往来地道之间的居民和学生...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