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从漏雨“草堂”到现代化校园

左江日报 2018-11-02 09:08 大字

新华社拉萨10月31日电(记者赵久龙黄浩铭)内地正是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的时节,海拔4000米的西藏昌都市洛隆县马利镇第二小学迎来了连天降雪。但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住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现代化的校园里,书声琅琅。

标准化的教室、宽阔的篮球场、明亮的学生宿舍、洁净的食堂……从外观上看,这座地处高原深山之中的学校和内地普通学校无异。

“两个月前,一个闪念,就决定来这里了。”23岁的新教师周晴8月初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四川雅安来到马利镇第二小学工作。“签约8年,没有后悔。”

校长阿旺云邓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马利镇二小的前身是附近两个自然村的教学点,当时只有两夫妻坚守在这里。正式教师是泽仁巴姆,她的丈夫是一名代课教师。“直到2005年,受益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援建,学校搬迁到现地址,如今拥有249名学生和29位教师。”

“我们过去的学校,只有两间土坯房,更准确地说是‘草堂’,雨天外面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站在铺着人工草皮的操场上,看着迎风飘扬的国旗,44岁的泽仁巴姆感慨地说,当时有一到三年级三个班,每个班约20名学生,过去孩子父母觉得上学没用,宁愿让孩子去放牛羊,干部们甚至到村里“抓”娃娃来读书,给大人们做思想工作。“现在不一样了,父母主动把孩子送过来上学,基本没有辍学的情况,汉藏双语教学很受欢迎。”

“以前中午放学后,孩子们只能回家吃饭,最远的要走10公里。现在三餐都可以在学校吃,还可以在学校住宿。”阿旺云邓说,高原极其寒冷,孩子们喝凉水易拉肚子,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今年9月发起“一杯子”的温暖公益活动,给每位学生、教师送了保温杯,送来了温暖和关爱。

学校硬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待遇也逐年提高。“上世纪90年代,我丈夫每月收入是80元,我的工资是500元左右。如今我的月工资超过万元,过去从来不敢想,感谢党的好政策。”泽仁巴姆说。

越来越多的新教师来到高原扎根。29岁的青海人孔令寿,和周晴一样,两个月前来到马利镇二小任教。“很喜欢孩子,看到孩子们明亮的眼眸、天真的笑脸,就很开心、踏实。以后想在这里找个对象,就在这安家了。”他笑着说。

如今,泽仁巴姆的孩子也读高三了,曾教过的学生不少都参加工作了,其中一些人也成了教师,和她一样燃烛照路,这让她非常有成就感。“退休之后还想接着干,把好的经验传授给新老师,做好传帮带工作。”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我愿意一直干下去,不管五年、八年还是一辈子,都无怨无悔。”阿旺云邓说。

新闻推荐

四川一教师 未及时接家长电话竟遭其殴打

新华社成都11月1日电记者1日从四川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获悉,该区一小学女教师钟某因上课时没有及时接听学生家长杨某打...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