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的细微肌理
□章继刚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古树、青瓦、朱门、白墙、小桥流水……带着乡愁印记和生活气息、富有个性和特色的乡村文化在岁月流逝中往往历久弥新。同样是桃花源,可以有一百种版本,同样是巴山夜雨,可以演绎一百种形式。能让人记住的,一定是产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美,能让人千里迢迢回家的,一定是不能舍弃的乡愁。
乡村振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应当引入全产业链模式,充分认识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使命,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发展的细微肌理,用美色、美味、美形、美质、美感、美景、美心“创意农业七美标准”构建城乡现代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创新创意能力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
要大力延长乡村文化消费产业链
四川乡村最大的优势是文化资源富集、传统文化厚重、农业后发优势突出。在乡村振兴中要发挥这些优势,加快打造“山美水美画中行,乡村无处不养心”的大美城乡形态。
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大胆创新,按照一个乡镇一个主题产业,一个社区一个文化生活圈的思路,以天府文化为核心建设一批民乐小镇、文学小镇、花艺小镇,创建一批美食社区、民歌社区、花艺社区和文学社区。要充分发挥农事教育和乡愁文化功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因地制宜兴建一批乡愁文化学院、乡村厨艺学院、乡村农艺学院、乡村花艺学院等农村科普大学和田间学校,推进乡村教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要大力繁荣农村公共文化,成立乡愁图书馆、乡村文学院和乡村书画院,依托农村川剧文化成立乡村川剧艺术团,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乡村主题博物馆;弘扬悠久的民乐文化成立一批乡村锁呐艺术团、二胡艺术团和古筝古琴艺术团等等,突出乡音、乡韵、乡情、乡愁,用个性化、时尚化、优美化和国际化营造农村社区。要扎实推进“宜居县城建设行动”,统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乡村文脉保护传承行动,以特色小镇发展来引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增加农村优质文化供给,打造四川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构建符合四川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生活形态的特色乡村形态和城市形态,传播乡土气息,繁荣公共文化,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小农户和新农人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小农户都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规模经济和创意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要提升小农户的赢利能力、增收能力、创意能力和生态涵养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机衔接。
乡镇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农户在工匠技艺传承、非遗文化传播、庭院经济开发、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创意农业产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托小农户建设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反响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微田园、微创意、微景观、微民宿、微艺术,让小农户成为天府乡村记忆的载体和平台。要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着力打造一批“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要善于发现产生于小农户的小制作、小工艺、小演艺、小美食、小山珍和小生活,以小农户求新求变求美的新需求为基础,试点创建乡村美学设计学院、乡愁文化学院、康养旅疗学院、农夫记忆学院、登山健身学院、花田农耕学院,让小农户与市民共享乡村文化的美学成果,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同时,随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推进,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返乡企业家、艺术工作者甚至海归人才纷纷到乡村创新创业,他们为农村带来了新理念、新创意、新技术,成为促进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农村新教育、推进农业新经济和繁荣乡村文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党委政府应主动作为,及时成立新农人协会、新农人新经济沙龙,举办新农人节,开展新农人新产品新生活展示会,为新农人抱团发展,为地方传统农业向创意农业转型升级助力。
乡村文化建设要打好组合拳和创新牌
建设优美乡村,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必须打造自己的原创IP,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认可。笔者在全省部分县区乡镇调研中,发现基层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很上心,狠抓落实,加劲加力,希望有所作为。但在工作推进中,个别地方存在思路不开阔、创意提升不够、人才严重缺乏、项目影响力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机遇,需要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路径,才能有新作为,切忌盲目追赶,照抄照搬,缺少个性。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敢于担当,直面矛盾,沉到基层解决问题。要积极实施 “四川乡村文化振兴十大行动”,包括乡村文化挖掘整理、乡村文化研究阐述、乡村文化保护抢救、乡村文化弘扬传承、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乡村文化转化利用、乡村文化宣传推广、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乡村文化教化育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以促进乡村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建设富有时代内涵的乡村新文化。
要创立农村公共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 “五大行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留历史记忆,打造新的文旅消费场景、生活场景和文创空间,注重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文化培育和产业培育功能双创载体,促进优美创意的生产空间、宜居惬意的生活空间和依山傍水的生态空间共融共生。
实实在在建设一批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县,将乡村文化的“文化力”转化为美丽乡村的“发展力”,实现四川乡村文化特色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用乡村美学理念提升新乡村的价值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中,要积极培育森林康养、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农业共享经济、农业创意经济、农业智能经济、农业绿色经济、流量经济、农业美学经济“七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新经济产业体系。在实践中,可以打造一批邻里学院、邻里中心,创建一批道德银行,培育农村创意榜样,高品味打造一批示范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个性特色鲜明的文化特色街区和乡村文化中心。要推进传统价值追求从生产交换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文导向,幸福美丽乡村由 “一处美”向“一片美”、“生产美”向“生活美”、“形态美”向“创意美”迈进,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中国创意农业理论创始人)
新闻推荐
近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双选会在校内举行。来自重庆、四川、浙江、上海等市内外380余家企业入校揽才,...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