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直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四川赛区初选收官 评委周裕锴:光会背不行,还要懂吟
由成都商报独家现场直播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百人团招募活动的初选,前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仰止堂拉开序幕。现场非常火爆,有400多位选手报名,当天决出四川地区100强,具体名单本周将电话通知。
“选手不能完全靠死记硬背,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是需要语感和情感。光会背不行,还要懂吟。”在肯定四川选手背功之余,评委周裕锴也指出,关键选手还要懂吟。评委张朝富也称,背与诵结合得当,细读慢品,找到诗歌之美,找到对文字的感应,这样最好。
评委介绍选拔方式“飞花令”
三位初选评委分别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周裕锴,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张朝富,成都电视台金牌主持人、四川省首届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李颖。
选拔开始,评委介绍了规则,采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比如“春”,当组选手站在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第一组选手上台,评委出题,飞花令以“书”为关键字,选手们飞速旋转大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
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集结
再远的距离也阻挡不了一颗热爱古诗词的心。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四川成都、德阳、巴中等地的选手,还有很多来自外省的,有学生、退休工程师、教师等。
57岁的姜淑华专程从大连飞到成都,她很喜欢杜甫,不仅参赛还可以顺便到杜甫草堂看看。过去,她为了教孩子诗词和孩子一起背,现在能够参加选拔,很享受这个过程。
除了单枪匹马的选手,还有很多以组合形式上台比赛,父女、同学、情侣等。草堂小学六年级的双胞胎姐妹让观众眼前一亮,姐姐卿晨和妹妹卿珊互相配合,评委出题飞花令为“雨”,姐妹俩可谓所向披靡,坚持到最后,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卿珊告诉记者,她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诵。卿晨说:“古诗词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我们曾经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拔,当时诗词储备量不够,现在两年后再战。”
评委点评:光背不行,还要懂吟
选拔结束后,评委们表示,有些选手诗词储备量很大,对诗词的热爱之情也打动了他们,但缺乏舞台表现力。有些选手表现力很强,准备也很充分,但是因为临场紧张或者当时反应不过来而被淘汰,非常可惜。“储备量是基础,临场发挥是关键,台上还要做到应对自如,确实是不容易的。”评委周裕锴说。
令周裕锴印象很深的选手除了双胞胎姐妹,还有一个小男孩,介绍自己出自书香门第,太奶奶会写诗词。受到家庭影响,他的背诵不限于古诗词,还有古文、骈文等,作为一名小学生涉猎非常广泛。男孩借用《滕王阁序》的句子“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来形容自己,非常有趣。他的快速反应与有修养的谈吐,都给周裕锴留下不错印象。
评委张朝富表示,很欣喜看到中国诗词大会报名这么火爆。这么多人参与、喜欢、表达、重视古诗词,这是可喜的。很多选手诗歌储备量很大,甚至达到两千首,但他们在现场对诗歌的表述仅仅是快速给出答案,诗歌深情没有得以表达。古诗词不光是快速读出来,还需要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为何很多小孩背几百首古诗词不知其涵义,却不影响乐滋滋地读,因为古诗词特有的音律要素。
那应该如何背诵古诗词呢?周裕锴建议,不能完全靠死记硬背,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是需要语感和情感。很多选手在门外拿着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临阵磨枪,张朝富希望选手不仅仅为了参赛背诵。诗歌显现它独有的美好,浸润内心,需要找到形式美,吟诵是古诗词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背与诵结合得当,细读慢品,找到诗歌之美,找到对文字的感应,这样最好。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外观看似一张邮票,实则是连毒贩自己也不敢碰的合成毒品。厦门警方10月19日发布消息称,打掉一个通过网络售卖此类合成毒品...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