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四川省扶贫产品销售体系日渐形成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27 05:49 大字

扶贫产品定向采购会,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市场。

阿坝州的白菜通过直销渠道进入批发市场。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基础,但如果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势必严重打击贫困户减贫增收的信心。四川省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培育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优势,但一直以来,产品转化为商品率低,优质不优价。针对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市场对接不畅、物流成本太高等痛点,今年以来四川省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在全国首创“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积极推动扶贫产品“十进”……打出了一个个卓有成效的“组合拳”。

从6月初全省纲领性文件出台,到数月来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如今,四川省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记者近期展开了调查。

首创商标畅通渠道  培育主体

多重桎梏  

信息滞后 物流不畅 中间加价

扶贫产品亟待拓展销售体系

10月24日,“2018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来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参加了“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扶贫产品定向采购现场会。

从北大经济学博士到上市公司CEO,再到回乡创业的新农人,张育贤喂猪已有10年。他曾经花巨大精力育出良种黑猪,但却为如何打开销售市场苦恼不已。“贫困地区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长期以来销售都是个大问题。农产品进城有两大难:一是找不准市场,物流成本又太高,好的东西卖不出去;二是从田野到餐桌,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价格太高消费者也不接受。”张育贤感叹道。

张育贤所说的,正是长期以来四川省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面临的普遍问题。省商务厅相关资料显示,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仅占全省2%;而在成都白家、濛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州地区果蔬年交易量占其生产量的10%;去年,成都益民菜市的直采直销交易中,三州地区仅占总销售额的3%。相关数据说明,贫困地区的生产与消费市场信息不畅,农产品直采直销较少,产品转化为商品比例较低。

而除了进入零批市场的大宗产品,一些极具优势的农特产品,同样面临上行难题。“目前,整个甘孜州没有一个大型批发市场。虽然我们有两个机场,但这些机场并没有运货,全州农产品要卖出去全靠货车拉运,一旦遇到冰雪封路就意味着成本叠高。”10月18日,在2018中国(四川)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甘孜州副州长李兴文表示,地处雪域高原的甘孜拥有松茸、糖心苹果、牦牛肉等诸多优质农产品,但物流不畅、成本高却是一大难题。相关数据也显示,三州地区物流成本每单首重达1公斤12元,部分生鲜产品物流超过20元/公斤,是成都市的3倍以上。

另外,人才缺乏、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也影响着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良好的销售需要良好的供应提供支撑。”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表示,贫困地区需要培育人才解决产销对接问题,也需要推进规模化农业生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应对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小而散、集中度较低等问题。

多措并举

使用商标 认证质量 拓展渠道

加快推进扶贫农产品“上行”

今年6月,四川省《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正式出台,以制度先行的方式,明确将通过建立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认定扶贫产品、认证扶贫产品质量、推广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完善扶贫产品直通渠道等11项工作,推动扶贫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

针对贫困地区的物流难题,目前四川省正积极整合贫困地区物流通道资源,加快建设农资农产品双向物流服务通道,未来还将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以及冷链仓储和农产品集中配送中心。针对贫困地区人才匮乏等问题,四川省将花大力气培育产销对接的队伍。全省11501个贫困村,每个村都将配备1名农村电商扶贫信息员。针对农产品供应问题,四川省正引导贫困地区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深度联结机制。

今年8月16日至18日,“四川扶贫”集体商标商品在“第三届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首次亮相,14大类5000余种产品首次使用“四川扶贫”集体商标,并面向300家省内外采购商和市民展示展销,活动期间扶贫产品总成交额达2.65亿元。截至到8月底,全省已有14个大类的5000多个品种的商品,使用了“四川扶贫”公益商标。

为畅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四川省还积极推进扶贫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机关、进网络等“十进”活动,拓展扶贫产品直通渠道。而今,成都红旗连锁部分门市已设立了“四川扶贫”产品专区,京东、阿里、供销e家等网络平台也设立了四川扶贫产品的线上专区……渠道的拓展,让扶贫产品的销售问题更加落地落实。

10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双流白家镇的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一楼大厅近300平米,成列着西红柿、白菜等农产品。“这是我们为扶贫产品生产商提供的免费展示展品以及与经销商对接的区域。”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王驭未告诉记者,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站式综合类批发市场,为响应省上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的号召,目前市场设立了扶贫产品销售专区、车辆专区、并积极在贫困地区设立外延基地。

“扶贫产品70%都是大宗农产品。”王驭未表示,目前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已与省内48个贫困县建立了直采联系,涉及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家达1139家,所销售的扶贫产品则涵盖了蔬菜、水果、菌类、牛羊肉等众多品类,预计年销售量35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

多方联动

连接城乡 对接市场 做好推广

突破市场销售不畅的瓶颈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构建连接城乡的流通体系。”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杨春轩表示,只有打通线上和线下的省、市、县、乡村四级流通体系,才能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真正突破市场对接不畅的瓶颈。

“其实,目前我们的各项举措都是政府扶持引导,但最终都需要市场来检验。”省商务厅市建处处长龙涛表示,在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的工作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市场信息通道较窄,一些机关、高校集中招标采购扶贫产品过程中,无法精准判定扶贫产品市场价格,难以实现同质同价情况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扶贫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选种、种养、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标准化程度低,导致消费者对扶贫产品体验较差,扶贫产品市场化竞争力弱、品牌化低。当前四川省扶贫产品市场推广活动范围窄、频率低,部分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不紧密、不稳定,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部分优质扶贫产品,初加工增加值低,“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在产地连根带泥田头卖、马路边卖,其实这些都增加了交易过程中的损耗,更卖不上好价钱。”龙涛说。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四川省将继续支持主销区和主产区建立紧密型扶贫产品产销合作关系,加强生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并把统一包装标识、统一物流标准、全程追溯等管理经验延伸到产地,从源头保障优质优价的扶贫产品进入主销区。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开发布市场信息,让好产品变成好商品,进一步宣传打造“四川扶贫”集体商标,让优质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继续拓宽扶贫产品直通渠道,将好产品带出产区,丰富城乡市场供应。同时将消费需求及时、准确反馈给产端,引导农业生产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丰富扶贫产品的市场推介活动,开展“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产品与广东、浙江省市场精准对接活动;在北京、上海等辐射面广、消费体量大、人流密集的主销区,有效展示展销扶贫产品。

记者手记

打造“金标准”方能决胜市场

目前,四川省正积极推动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建设,举措颇多、成效明显。但农产品的销售归根到底是市场行为,政府可以引导、可以扶持,但最终需要市场来检验。

扶贫不等同于慈善,一个好的产品要赢得市场最终靠的是消费者的口碑,质量、品相、安全、环保这些要素是决胜市场的“金标准”。扶贫产品虽种类繁多,但如果其中一两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坏的也许就是一个区域农业品牌口碑,甚至还会对“四川扶贫”商标整体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要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生产后处理的商品化,统一包装标识,全程可追溯,将优质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才能确保销售的长盛不衰。

新闻推荐

中央扫黑除恶第10督导组向四川省反馈督导情况

四川日报讯(四川日报记者张守帅)根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部署,10月26日,中央扫黑除恶第10督导组组长韩勇向四川省...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