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为好事者正名张会民

咸阳日报 2018-10-15 07:00 大字

好事者,指好管闲事,喜欢多事,好事之徒,多含贬义。笔者平生不喜欢打小报告、多管闲事,但经历的一件事让笔者意下对好事者刮目相看。

前不久,笔者去四川峨嵋山。清早5点从成都出发,坐上大巴后,30多岁的女导游拿着话筒,用亲切的语气向游客首先宣布游程须知,其中三点引起笔者注意,一是座位以开始上车时为准,不许途中抢座位;二是有军官证、记者证等相关证件的游客,可以减免门票;三是景点购物自愿,没有强迫。游客称这三点为“约法三章”。

2000年夏季,笔者去过一次峨嵋山,这次算故地重游。那次乘车途中,游客利用上厕所、吃饭的时机争抢车前排座位,因“鸠占雀巢”,互吵互殴。导游也不告诉大家有什么证件可以免什么门票,只记得游客不买东西,导游不高兴,脸色很难看,甚至骂骂咧咧。这次却天壤之别,游客秩序井然,导游态度和蔼。细思量,变化的原因就在“约法三章”,笔者禁不住点赞“约法三章”,导游带有开玩笑的意味答曰:“这都是好事者逼的!”

原来,每次旅途结束,常有“好事者”向有关方面投诉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芝麻大的小事,也有人反映,如此,才让过去粗放型的旅游管理日益完善,走上正轨。

唐朝柳完元写了一则寓言《黔之驴》,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用,放之山下。老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但老虎就想吃掉这个“神”,不断地挑逗试探驴的本领,驴第一招是用鸣唬,第二招是用蹄踢,老虎看出驴“技止此耳!”便“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这个“好事者”的“好事”行为,至少让人明白:老虎能战胜驴,驴是老虎的“食物链”;“黔驴技穷”,仅一鸣一踢而已等事理。

可见,好事者也有积极的一面。今天,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想来其中也有“好事者”的一份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呼格案”的平反昭雪,其中就有“好事”的新华社记者长达九年奔波、连写内参反映的功劳。2016年,在全国各地网友的持续“好事”(关注)下,甘肃省某高校病世的32岁英语老师刘伶的生前劳动权益得到维护等等。

好事者明显的特点就是“好事”,即便一点一滴的小事,别人认为没意思,他却抓住不放,要“究”个水落石出。为好事者正名,就是让具有正能量的好事者越来越多。(B)(11)

新闻推荐

《槐花几时开》 少女怀春的美好

说起四川民歌,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太阳出来喜洋洋》,然而它的姊妹篇《槐花几时开》并不比它的名气小。作为曾经火遍大...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