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三十年潜心农技推广 记“四川省百名农业科技服务能手”获得者杨建华

遂宁日报 2018-10-11 07:57 大字

在三家镇的田间地头,经常看到一位朴实的农技人员,白天在稻田里、池塘边、果树下,和农民交谈,宣传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晚上村委大坝上,高音喇叭里经常传出他讲课时铿锵的声音。1990年1月,杨建华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年来一直奋斗在农技推广第一线。

坚守农村只因农民有需要

“这一亩多的水稻长势还不错,但是天气逐渐热起来了,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免造成减产”,7月中旬以来,持续高温,驻村农技员杨建华熟门熟路走进贫困户丁仕富家中,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始,杨建华被委派到三家镇踏水村担任驻村农技员,重点负责踏水村驻村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农户农业生产技术。

丁仕富是踏水村3组村民,他和老伴儿都已年过七旬。今年,丁仕富种植了1.2亩水稻。杨建华在下村走访时了解到丁仕富对防水稻病虫害的时间不清楚,通过耐心讲解,手把手教学,并在水稻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杨建华亲自到场指导,大大减轻了丁仕富的劳动负担。由于防治在关键,从坏虫口中夺粮,丁仕富种植的水稻猛增100多斤,对此他对杨建华连声道谢。杨建华也打心里开心,他说,“这就是我的工作,农民需要我,我就要第一时间把技术送给他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方面,杨建华也会邀请专家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而他也跟着农民一起当“学生”。

科技助农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杨建华不仅是踏水村的驻村农技员,也是三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无论何种身份,他都兢兢业业,对全镇的农业产业规划,业主引进,产业发展,杨建华都放在心上。3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三家镇的村庄、田野,声音回荡在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培训讲座上,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更是为百姓节约了生产成本。自1994年,杨建华开始推广旱育秧技术和优质水稻品种,在三家镇试验,示范旱育秧成功后,从1996年起三家镇每年推广旱育秧3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5%以上,每年为民节约育秧成本150万元,优质水稻增收300万元,年累计增收450万元。22年累计为民节约育秧成本和优质水稻增收9900余万元。

30年来的潜心钻研,杨建华在农业技术领域获得了不少荣誉,玉米抗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获中央农业部三等奖;杂交水稻高产优良新组合“旱育秧”高产配套技术,获省农业厅一等奖;玉米杂交良种及地膜覆盖为主的配套增产技术,获省农业厅一等奖;龙豌一号示范及推广,获市人民政府三等奖;水稻间糯技术示范,防稻瘟病新措施,获市委、市政府“金桥工作”一等奖;《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技术探讨在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浅谈可持续发展农业与生态保护技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农业厅内部刊物发表,获省农业厅等6个部门联合表彰先进个人;获市“三个十万”职工劳动竞赛技术标兵称号。在2018年9月23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上,杨建华被评为“四川省农业科技服务能手”。

“荣誉属于过去”,杨建华表示,接下来要继续扎根农村,狠抓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宣传、培训,利用下村走访,召开农民夜校、坝坝会、广场讲座等形式,使其家喻户晓。狠抓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小龙虾”,依托琼江淡水鱼养殖,绿色生猪养殖,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助力三家大米的“水稻地理标志”申批成功。“我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一如既往搞好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工作,脚踏实地为百姓服务,大力引进业主,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为民助农增收做更大贡献。”杨建华说。

(全媒体记者王遂)

新闻推荐

龙门山雪景

寒露刚过,龙门山喜降瑞雪,从绵竹城区望去,层峦叠嶂的山峰堆起积雪。图为10月10日拍摄的龙门山雪景。本报特约通...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