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不断集聚为治蜀兴川倾智尽力的人才

四川日报 2018-10-11 06:25 大字

□本报评论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集聚适应治蜀兴川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这对四川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四川拥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红利,也是科教大省。但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治蜀兴川事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打造一支服务四川、矢志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不断集聚为治蜀兴川倾智尽力的人才,要聚焦“人从哪里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集聚人才,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培养人才要用好科教资源,既为中央直属高校发展创造条件,又积极支持省属各高校发展。引进人才要突出需求导向,既着眼“高精尖缺”,又重视乡土专家,吸引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等来川创新创业,打造高素质产业大军。

不断集聚为治蜀兴川倾智尽力的人才,要聚焦“怎样激发活力”,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人才评价不能一刀切,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引导人才精心做学问,潜心搞研发。专业技术人员是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要通过特殊政策为科研技术人员“松绑”,让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放心放手搞科研、搞转化。

不断集聚为治蜀兴川倾智尽力的人才,要聚焦“如何人尽其才”,进一步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事业留人是对人才最好的吸引。要着眼“高精尖缺”,瞄准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业发展,让“5+1”现代产业体系为人才提供广阔舞台。针对四川省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树立人才柔性流动理念,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提高基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质量,解除人才服务基层的后顾之忧,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治蜀兴川关键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打破藩篱、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让四川成为人才集聚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集聚爱国奉献、为治蜀兴川倾智尽力的优秀人才,为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闻推荐

种粮大户“不卖稻谷卖大米”

(紧接01版)当前市场上稻谷价格不高,农民如果只卖稻谷,附加值低,唯有发展优质稻并加工成大米销售,才有赚头。目前,吴春1/3的稻谷...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