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下沉了 服务更要“接地气”
□栾晓景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的力度,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兴起,银行很多业务可以远程完成,员工下基层的机会太少,或漏过很多非标准化的信息,特别是在农村,一厢情愿和急功近利,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模式和风控模式上与基层实际脱节,带来很多问题。
同时,大多数银行要在乡镇及以下设网点,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收益微薄,缺乏动力。四川农信80%以上的机构在农村,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此时的布局也正是反映了四川农信的发展需要。
但农村的基础金融服务,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最大的问题是“可得性”。
机构、机具到了,业务、人员也都得跟着到。如今,除了能在家门口便利地存钱、取钱、汇款等,如何更高效地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等产品贷到款发展生产,有什么金融产品可以给自己提供保障,能否学到一些金融知识,是乡亲们更高层次的金融诉求。
人员方面,除了常设金融服务联络员,城里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经常来,他们脚底带着泥,乡亲们的心里才有底。四川农信采用的村社服务站模式,能让工作人员和农民面对面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能让银行的金融资源更妥帖地与千家万户的需求结合到一起,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
此外,在机构设置上如果有政府的引导,资源分配和布局或将更加理性和科学,有助于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晓铃)10月9日,中央电视台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在故宫博物院启动。最新公布的9家博物馆名单中,四...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