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文献馆缘何落户川大
中国新诗文献馆 刘福春与李怡合作主编《民国文学珍稀文献集成》。
“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为何会落户川大?原来,一直以来,如何让这么多文献收藏,更好地为诗歌研究服务,成了摆在刘福春面前的一个难题。恰好他的朋友,也是中国新诗研究者李怡,从北京师范大学调到四川大学工作,从2017年9月开始就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我们要为学术做一些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推进工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老师,那么多文献珍藏,那么多珍贵的东西,应该更好地有个应用,让更多的研究者、学生能够从中受益。所以我们就想着要把刘老师请过来,不仅要他人过来,还要把他的诗歌文献请到四川来,在四川大学建一个新诗文献馆。”
事实上,刘福春也接到社会上其他单位的邀请,据李怡透露,“有的还表示要给他的文献收藏,建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甚至建一座大楼都可能的。但是问题在于,要真正让刘老师的藏品被充分利用,只有高楼还不行,还需要学术力量。他收藏这些资料,不是用来炫耀的,他是要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的。所以,当我跟刘老师表达邀请他来川大的意愿,就一拍即合。”
刘福春的收藏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李怡提到一个包含数据的重要细节,“就以中国新诗史为例。到目前为止,出版界已经有了好多个版本的新诗史。但据刘老师统计,所有这些诗歌史,凡是上面提到的诗集作品都加起来,只占刘老师知道的文献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目前的诗歌史,是建立在掌握不到三分之一的材料的基础之上就展开论述的。而通过刘老师的收藏,如果加以完全而充分的利用,那我们的新诗研究就会尽可能地呈现它丰富而完整的景观,得出更可靠的研究成果。”
刘福春的收藏,名气并不止于国内。李怡提到,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国新诗的汉学家大都知道他的名字,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些汉学家到中国来,“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找刘福春。想要去他那里看材料,跟他探讨中国新诗的轮廓是什么样,家底怎么样。因为中国新诗的家底只有他最知道。”随着刘福春新诗文献馆落户四川大学,也让李怡展开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好憧憬,“我们可以搭建起一个强大的国际交流的平台,欢迎国外的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新诗的学者到这里来。”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 杨谨烛张耀尹
新闻推荐
5.如何理解关于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种类和幅度的规定【条文】第七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