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绿色城市合作论坛上——多国专家“支招”绿色城市建设
9月26日,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现场。
9月26日,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上,与会嘉宾在一起交流。本报记者杨树摄
9月26日,作为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5个专业论坛之一的“一带一路”绿色城市合作论坛在遂宁举行。来自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绿色城市建设。
绿色城市在规划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工业城市怎么向绿色城市转型?四川可以借鉴哪些经验?论坛上,参会的专家、政府官员纷纷提出看法。□本报记者黄大海
谈规划 应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
论坛现场,“规划”是个高频词。几乎每名发言者都从规划谈起。
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巴克朗诺夫说:“我们专门为该地区制定了一个‘蓝绿色发展规划\’。”他认为,现代城市不可能实现“零排放”,符拉迪沃斯托克也有垃圾处理厂、能源企业。在规划之初,就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将这些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同就业、收入等指数放在一起综合考虑。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这些企业才能落地。此外,彼得·巴克朗诺夫还建议,在规划中要预留缓冲区域,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比斯瓦斯则从人的角度谈绿色城市的规划。他认为,城市真正的核心是里面居住的人,规划者在做规划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将“绿色城市”建成“沙漠城市”。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大中华区副专员任丽莎则提到,墨尔本市正在根据“20分钟社区圈”概念进行一些规划,市民大部分生活需求都可在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20分钟以内的区域里得到满足。“这对中国的大城市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任丽莎说。
建设绿色城市需要新科技、新观念支撑。和国外相比,四川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差距。瑞典KTH皇家理工学院教授拉蒙威斯认为,“如果从一开始就按绿色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谈转型 激发公众的积极性
一些老工业城市也在向绿色城市方向转型,转型之路该如何走?
去年,德国曼海姆市获得了“全球绿色城市”称号。回忆过去,该市气候变化战略部主任艾格尼丝·舍恩菲尔德介绍,曾经的曼海姆市也经历过老工业城市转型的阵痛: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升级难、节能减排压力大……“针对这些困难,我们先从改善交通做起。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多了,节能减排、空气问题就改善了。”艾格尼丝·舍恩菲尔德还介绍,除了能参加“使用雨水浇花”等小活动,当地市民还能参与制定绿色城市发展政策,这大大激发了公众建设绿色城市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瑞典的GDP翻了一番,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减少了50%,这是如何做到的?
拉蒙威斯以瑞典城市哈马比为例进行了说明。“哈马比从工业城变成了生态城的过程中,我们做好了城市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并利用垃圾处理系统为城市公交系统提供能源。在哈马比,很多城市系统之间都是这样共生的。”拉蒙威斯认为,建这样的共生系统初期投入很高,但带来的收益也很大。
自然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也在探索。该省副省长龚·威达拉透露,准备通过立法、加强公众教育等方式,为绿色城市建设划定底线,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新闻推荐
华西能源重组唐山境界为何半途而废?茂业商业为何过于依赖SAP系统?聚焦四川上市公司9月20日,华西能源收到深交所有关公司...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