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祭月求何许?“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中秋祭月·祈福|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月亮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自古就与团圆、思乡相联系。人们更是赋予了其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都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中秋之夜,遥想嫦娥因偷食不死药而奔月成仙,独自幽居在月亮上的广寒宫之中,文人骚客不免生出几分惆怅之情。但是民间,却又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自宋代开始,豆蔻年华的少女们便在中秋夜晚向月神祈福,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如今,在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每年组织的祭月活动中,都会吸引到不少身穿传统汉服的女子参加。衣香鬓影之间,跪拜焚香向月神献果,祈求福气常在。
祭月,在先秦时期本是王室的重要祭祀礼仪,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是在唐宋之后流行于民间,成为了民俗活动。民间祭月,自然少不了一些凡尘俗世的心愿。而月中的嫦娥,又以美貌著称,所以少女们心向神往,愿自己也能有同样的相貌。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到了后世,此风俗愈发兴盛,中秋之夜祭月,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
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就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虽说到了现在,民间祭月的风俗已经鲜少可见,但是在成都,还是有一群女子,每到中秋之夜便穿上华丽庄重的汉服,画上精致的妆容,挽上繁复的发式,在皓白的月光中祭月。“我们参加活动的女生,都会在祭月时向月神祈求青春常在、容颜不老。”四川传统文化促进会汉服文化专委会秘书长云深这样说道。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伟大的革命,既有像深圳等一批“杀出一条血路”,令人瞩目的开路先锋,也有许多在边疆民族地区,于无声处听惊...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