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人才为本创新驱动高质量明方向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步向前

四川经济日报 2018-09-14 06:50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周圆韵 唐千惠 易陟

一个论坛,促成无数个机会的相遇。

一场对话,带来高质量思想的碰撞。

9月13日,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

会场里座无虚席,千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各界嘉宾虽来自全国各地,但都聚焦同一话题——“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巨人,要站立、要行走、要奔跑,需要坚强的骨架支撑,需要不竭的动力助推,需要正确的方向引领。

在本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人才”“创新”“高质量”这三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是让四川经济的巨人——已扛起“半壁江山”的非公有制经济,大步向前的坚实“骨架”、不竭“动力”和前进“方向”。

人才

搭建企业发展核心“骨架”

“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汇集高端人才”

“保住企业的人才”

“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

本届非公论坛上,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才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技术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兴国之本,对于企业而言,人才就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如何“育才”和“引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在论坛上指出,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依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他提出,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工科专业,加强高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只有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人才才能源源不断、遍地开花。

就在论坛举办的前一周,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天府工匠”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天府工匠”培养工程的目标和路径:打造享誉全国的“天府工匠”,培养规模宏大的“技能川军”,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00万人,有效支撑四川高质量发展。

如何“引才”?

“民营企业要懂得利用自身优势,抢抓人才。”会场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一语中的。他认为民营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较宽松的“引才制度”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人才。“目前众多的人才都在高校。”周世杰现场举例说,大疆公司在香港大学的团队进入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另外,周世杰还指出要用好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我们要利用好各地人才引进的政策,缓解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各项成本压力。”

当然,民营企业想要“育才”和“引才”,也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扶持。

2017年,全国各地频出“人才新政”,想尽一切办法培育和引进人才。政策红利的释放,给民营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民营企业得以乘“人才”之“东风”蓬勃发展。

以成都为例。近年来,成都陆续出台《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鼓励引进外国人才实施办法》《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各类“人才新政”的落地,为成都源源不断地输送英才。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已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多家,创新创业载体30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近300家,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专家1000多名,各类人才近500万人。

创新

激活改革向前不竭“动力”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命脉,更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在本届非公有制论坛上,民营企业如何创新,是参会人员关注的重点。

论坛现场,一组与R&D(研究与开发)有关的数据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注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与开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2015年和2016年,中国R&D(研究与开发)投入最多的十家企业仅有4家研发投入强度大于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2%。

产品的研发投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这一点又决定了这家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

“R&D是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的一种投入。”论坛现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专家学者,都频频提到这一观点。以华为公司为例,去年该公司的R&D投入超过美国苹果公司,位居全国第六。这份投入是助力华为成为国产手机“龙头”企业的关键。

如果说R&D是创新的“动力源“,那制度保障就是其发展的“保护伞”。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也是关键一环。

“科技型的民企有些可以从万众创新中产生,但更重要、更主要的应该是从现有的高校现有的科研院所当中产生,为此要下决心在理论上、法律上解决高校科研院所职务发明的产权归属问题。”杨伟民在现场分享了西南交大在这方面的大胆探索。

据杨伟民介绍,《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下称“西南交大九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使职务发明人首次拥有了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开启了中国产权改革2.0时代。

据悉,“西南交大九条”充分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赋予高校的完全成果处置权和奖励权,创造性地提出将国有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后形成的国有股权奖励前置简化为国有知识产权奖励,通过落实奖励权实现了所有权。通过将“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极大地提高了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全国有2800多所高校,如果全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能实行这一改革,每个院所都能成立许多家高科技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既会成为民营企业的新生力量,又会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

“40年前很多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杨伟民提出,希望四川的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扬40年前“勇闯、敢改”的改革精神。

高质量

引领四川非公经济大步向前

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关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至关重要。

四川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科教大省。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四川正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新时代新要求,四川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而此次论坛的举行,便是四川省展环境、求发展、谋共赢的一次大好机会。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迎“新气象”。2017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2536.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0.9%。今年上半年,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268.6亿元,占全省GDP比重61.5%。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引“新思路”。论坛上,各路企业家、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路演等方式,分享各自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见解。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全社会惟有进一步强化并且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赋予市场、企业以活力和动力,给予社会和市场足够稳定的预期,让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全社会更为广泛的共识,让实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真正抓住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东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认为,民营企业要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保护好企业的核心、人才、技术、储备等“硬实力”,增强自身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正结“新硕果”。在本次论坛前期,主办方组织开展了多场投资促进活动,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本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签约投资合作项目88个,投资金额2118.53亿元。论坛当天,大会签约项目74个,投资总额1035.37亿元。签约项目涉及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饮料食品、生物医药、养老健康等方面,包括北京佳龙集团(成都)天府新区旅游度假区、云南环球世纪(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上海希尔顿投资(泸州)五星级酒店综合体建设、香港亿达中国控股(德阳)德阳产业新城一期等。

本次论坛即将结束,但四川非公有制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路子奔跑的“脚步”不会停止。

今后,四川将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出台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权市场、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等方面,切实推动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不仅如此,四川还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打造一批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当川菜遇上淮扬菜

本报讯(记者郝思菡)川菜以麻辣鲜香诱人,淮扬菜则具有精致而清淡的口感,两种完全不同的味道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味蕾体验呢?即日...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