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唤醒千年石屋群的人文记忆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9-10 06:52 大字

图为隐身于重庆忠县山间的石屋,由一块块被凿空的巨石形成,远远望去形似一座座“蒙古包”。

图为一处石屋的俯瞰图。

(本文图片均由重庆忠县文化委提供)

前不久结束的重庆都市旅游节上,记者发现忠县推出的三峡橘海和石宝寨旅游精品线路上,加入一个新的游览点:石屋群。这引起很多市民的兴趣。据忠县文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屋群”之所以备受关注,缘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秘密尚未被破解。尽管当地文物系统已确认这是一处珍贵的文物,但是其究竟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人文奥秘,至今尚未定论。日前,记者特地联系上重庆忠县文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前去一探究竟。

山顶上的“蒙古包”

号称“半城山水满山橘”的重庆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而位于三峡橘海与天池山景区间的石屋群更是给忠县添加了许多神秘色彩。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早在2009年石屋群便第一次被外界知晓。当年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了一篇《请专家救救这些神奇的古迹》的网文,详细介绍了石屋群的基本情况,发文者吁请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家前往当地揭开谜团。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家电视台及各大媒体纷纷前往报道。

不过,外界对于石屋群的关注热度并未持续多久,石屋群也并没有迅速得到保护。2016年,另一篇网文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文中称“石屋群变成了许多旅客的野炊地,甚至有些石屋还被刻下了字样。”

网文一出,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极大的重视。“县文物局的相关人士前往勘查,首先认定此处为文物。随后,我们将情况反映给了市文物局,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保护。”忠县文化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石屋群的具体年限、历史文化价值等一系列奠定、考证工作也随即展开。

时隔两年后,当记者再次走近石屋群时,看到此地已经得到完善保护,之前网文中提及的“野炊痕迹、被刻字样”等都已消失。远远望去,隐身于忠县涂井乡友谊村五社牟间山对面天池山上的石屋群,犹如一座座“蒙古包”。走近一看,才惊奇地发现所谓的“蒙古包”竟是一块块被凿空的巨石。据忠县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荆世泉介绍,石屋群共有48间,大多彼此连接,最大石屋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最小石屋面积也有7平方米。

记者看到,这里的每一块大石头里面几乎都有一间石屋,稍微大一点的石头里面甚至被凿刻出两间以上的屋子,每间石屋彼此相连。与此同时,每间石屋内均配备有相应的灶台、石碗、石床等,灶台规格不一,而让人惊讶的是,石床的规格却十分统一:长约1.5米,宽约1米,高1米左右。

相传曾是巴人部落

山下村小学的吴秀旺老师是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自觉承担起了保护石屋群,挖掘整理资料,接待外来学者的任务。

据吴老师介绍,其中天池山石屋群里的石器保存最为完好。而在其中一间石屋屋顶,有一处神秘的“仙人池”,当地村民盛传这是仙人在此沐浴之地。“仙人池”海拔高度为350米左右,而长江海拔只有175米左右,两者落差175米,水池中的水却是随着江水同涨同落,永远没有干涸过,让人颇为费解。

吴老师回忆,父辈曾告诉他,这石屋群是原始巴人曾居住的部落。几千年前,当地一个巴人部落遭遇太阳暴晒奇热难忍。为了让部落成员能过上凉爽的生活,某天部落首领便找来一个巨型铁耙,在附近巨石上挖出这48个大小不一的洞口。

吴老师向记者介绍,石屋群中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凿有马铃图像和一个拴缰绳的洞。据传,当时有一匹白马,被部落人拴在这块石头上。有一天,白马挣脱缰绳跑到长江南岸吃庄稼被打死,于是便有了“马鞍子石头”的说法。这块马鞍子石头顶部还有一口长3.5米,宽2.5米的天然水池,呈椭圆形。

荆世泉告诉记者,当地人口中“古巴人聚居地”的说法起初令前来考古的研究人员颇感兴趣,“如果真是一处古代巴人遗址,那将为巴人文化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尤其是古代巴人的消失之谜。”据介绍,从巴人的发展轨迹看,殷商开始往后的千百年间,巴人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巴楚两国相争时,巴人勇猛善战,让那时的巴国如日中天,一度在长江边(现忠县)建都,在长江支流建立起家园。相关史料记载,大约两千多年前,现在的重庆、湖北、四川境内曾生活着巴人族群,后来却突然神秘消失,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

“身世之谜”的文化印记

当然,最令外界感兴趣的还是石屋群的身世,当地人口中“古巴人聚居地”的说法,并不是唯一的推断。关于石屋群的身世,至少还有三种说法:弃老洞、军事基地、崖墓群。每种说法都有印记。

“弃老洞和军事基地的推断,都是来自于厦门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忠县文化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石屋群图片被报道后,这位教授首先认为其造型与弃老洞颇有几分相似。据了解,弃老洞是远古时期用于安放那些年满60岁的“负担”老人,洞的面积是如此之小,以致人在洞中只能像虾米一样蜷缩着身体,在洞的底部内测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石孔,边缘锋利,刚好能容得下一个成人的头颅。石孔是供窑洞中老人自杀用的。“不过,当这位教授亲自前来考察后,又把自己最初的推断否定了,认为石屋群更像是一处军事基地。”这位教授给出的论据是:因为在石屋中,有煮大锅饭的地方,也有储藏弹药的地方,甚至还有两间放哨的石屋,在那里可以看见全部的石屋,足以保证每间的安全。

而在当地文物考古所的研究员眼中,它们是“一个大型崖墓群”。研究员发现,这个崖墓群的墓口处有几个文字,虽然被风化的文字模糊不清,但从轮廓上可以看出应该是汉代的隶书。另外,还有一个墓的规格很高,它的墓室的后壁有四个高浮雕,从形状判断与神兽有关,这四个神兽应该是汉代比较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综合以上特征判断,这个崖墓群应该是建成于东汉之六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他们认为,汉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习惯,即墓室的设计要按照当时逝者生前的生活场所修建,所以不仅划分了功能间,还修筑有灶台等生活器具,而从石屋群的形态来看,的确符合这样的思路。

不过,截止到目前,关于石屋群身世最终定论还未公布,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还在做更深一步考证。忠县文化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可以肯定,石屋群是一处珍贵的文物遗址,待考证工作全部结束后,将整理材料进行级别申报。同时,保护工作将持续开展,既然成为当地新的文化旅游观赏点,那么就会在文物硬件维护、参观引导等多个方面推出一系列的举措。

新闻推荐

川商总会唐俊:打响品牌,中小企业也要发力

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寄语2018四川品牌大会四川品牌大会这个活动非常好,要实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企业和社会就得...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