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四川小伙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
郝亚巍横渡英吉利海峡。
郝亚巍
郝亚巍获1997年成都市幼儿游泳比赛15米自由泳第一名。
2014年3月,在美国东北大学备战比赛,训练完后和队友合影。
横渡英吉利海峡的4个小伙。
2016年7月,郝亚巍和队友横渡西雅图绿湖,获25-29岁年龄组半英里和1英里冠军。
2018年2月,郝亚巍和朋友在Golden Creek Pond爬山,顺带抗寒训练。
2016年8月,郝亚巍和西雅图游泳队队友横渡华盛顿湖为慈善机构众筹。
北京时间8月3日早上8点03分,随着英吉利海峡横渡队最后一名队员马克登岸,观察员捡起4块法国加莱海滩的石头,送给参与此次横渡的4人,这代表着成都小伙郝亚巍和3名队友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用时11小时16分。这也打破了中国人接力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最佳纪录——原纪录由我国6名游泳爱好者于2017年创造,用时16小时03分。由此,郝亚巍也成为中国第9位、四川首位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
9月1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上结束横渡休整的郝亚巍,听他讲述与游泳的“不解情缘”。
与游泳结缘于“呛水”
1957年建成的猛追湾游泳场,是成都人关于夏天的美好回忆。郝亚巍的家离猛追湾不到1公里,这为他从小培养游泳爱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幼儿园开始,郝亚巍就开始在猛追湾游泳。每天下午放学,郝亚巍的姥姥就会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去猛追湾。小时候的生活很简单,去游泳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上完课后还可以活动活动,也就相当于玩了。”
一开始,游泳只是郝亚巍从小发展的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项,但一次偶然的机会,郝亚巍的父亲注意到儿子对水的喜爱:对于游泳初学者,“呛水”算是最大的考验,不少孩子因为呛水嚎啕大哭,畏惧下水,但儿子呛水后不哭反笑,这让他觉得很惊讶,认定孩子可能在游泳方面有天赋,便给孩子报了游泳训练班。
猛追湾的“郝胖娃”
开始游泳训练后,郝亚巍成了猛追湾游泳场的常客,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训练1小时。因为小学时个子较矮,又有点胖,游泳场的人都亲切称为“郝胖娃”。胖归胖,郝亚巍游泳的天赋和能力也在那时候慢慢展现,小学五年级就成为了自由泳国家三级运动员,曾经还有体校老师找到他家人,希望郝亚巍读体校。
就这样,郝亚巍在猛追湾游泳圈变得小有名气,当他走进猛追湾游泳场时,熟悉他的人都会喊一声:“嘿,郝胖娃又来游泳啦!”
“猛追湾对于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对它感情很深。”郝亚巍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在猛追湾游泳。小时候,他和小伙伴经常在游泳池边荡秋千,甚至还目睹了四川电视塔慢慢修建的过程。“郝胖娃”无忧无虑的游泳时光一直持续到初中。
初中时,因为升学压力,在父母和老师建议下,郝亚巍暂时放弃了游泳。三年的初中生活,连同学都很少知道郝亚巍喜欢游泳,还是国家三级运动员。“游泳太费时间,就只好课间打打篮球,但总觉得缺点什么。”郝亚巍说。周末,他常一个人去猛追湾游泳,从那时起,游泳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项消遣或爱好,还变成了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我觉得游泳让我暂时逃离压力,跳进去以后,什么都不想了,就只想看着水下那根黑色的线,整个人沉浸进去。”
大学里舍弃爱好
重拾游泳,源于一次偶然参加的游泳比赛。初三时,郝亚巍凭借全年级前60的成绩获得了直升高中资格,当时他正好碰上一个省级游泳比赛,3年没训练的他,抱着试一试态度报名,没想到在50米蝶泳项目拿了全省第6名。从此,郝亚巍便继续加入猛追湾的周末训练班,在高中期间便拿到了仰泳和自由泳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到大学,他原以为能够参加更多游泳比赛,却不料环境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作为体育尖子生的他,大学第一年却无人问津,直到第二年才被教练组织起来训练。
对于原委,教练坦言,一些现状不容乐观,比如很多大学都会请国家级运动员比赛,“如果你们没有孙杨快,我派你们去有什么用呢?没有任何意义。”就这样,郝亚巍整个大学四年,没再碰过游泳,而是参加了学院篮球队,打了四年篮球。
封面新闻记者陈彦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生转折
参加全美比赛拿下第8名
美好的转折处是残酷,反过来,残酷的转折处是美好,它们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但是就这样奇特而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如同白天与夜晚一样节奏分明,它们互相覆盖,又互相揭示。
2013年,郝亚巍考入美国东北大学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只是他学业上的追求,没想到能再次与游泳结缘。
他入学第二天就看到游泳俱乐部的张贴广告,这重新唤起了4年没游泳的内心悸动,突然很想去试一试。到那之后发现有一个测试比赛,200米混合泳,看成绩和姿势,如果能通过的话就能进入大学校队。最后测试完后,俱乐部的人都在说:“哇,小子,你还游得挺快。”
“第二天我就收到邮件,正式进入东北大学游泳校队,整个校队就我来自中国大陆,在那待了两年半。”郝亚巍说,刚到游泳队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好,教练说的计划不懂,就想好好表现,活动伸展后立马游2000米,结果,教练说测试没开始,“现在每个人游2000米。”那天,游得我回家都走不动了。
在游泳队还没站稳脚跟,郝亚巍就参加了一个哈佛大学邀请赛,“这简直对我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第一次全美比赛,什么都不懂,看到很多顶尖级 的游泳选手(NCAA),美国大学生学习成绩好,游泳也特别厉害。”
因为准备不是很充分,郝亚巍感受到巨大差距,回来后下决心要好好比赛。“那段时间我训练很苦,上午11点等到游泳馆开门游泳5000码(4800多米),然后下午和队里一起训练,又游5000码,这样每天10000码。”
那段时间,郝亚巍正好也在实习,压力比较大,早上很早去上班,下了班再去训练,大半年就这么坚持下来。周末两天就去跑步,每天跑10英里,就这样熬到4月份参加全美比赛,拿到了400米混合泳第8,校纪录第三名。“从才进去时的5分10秒,到两年之后全美比赛的成绩是4分42秒。”这让他很自豪,“训练很累,吃了不少苦,但结果是非常开心的。”
封面新闻记者陈彦霏
横渡英吉利海峡 游泳界的“珠穆朗玛峰”
凌晨4点55分,闹铃响了。在美国西雅图的郝亚巍,准时起床洗漱,吃了3个鸡蛋和1根能量棒,随后开始早晨3000米的游泳训练。一天的工作后,和其他人选择热水澡解乏不同,他还要用冷水澡训练抗寒,这样的生活,他已坚持了8个月。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8月2日晚9点左右,郝亚巍一行4人,成功接力横渡英吉利海峡。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仅有8人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郝亚巍成为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四川人。
寒冷海水是最大挑战
英吉利海峡全长560公里,最宽处180公里,最窄处的多佛尔海峡仅34公里,这也是大多数横渡者选择横渡的地点。横渡者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长距离、低水温和变化不定的天气。
“一般泳池比赛的水温在27℃,而英吉利海峡水温常年在15℃,这是挑战最困难和危险的地方。”郝亚巍介绍。
据了解,横渡失利者当中,约有80%是因为身体失温而不得不中途退出。除此之外,虽然多佛尔海峡全长仅34公里,但受水流影响,游泳者实际横渡距离在50公里左右。为了避免逆流游泳,横渡路径也并非一条直线而是“S”形曲线,这意味着横渡者必须跟上每次水流变化。
英吉利海峡被誉为游泳界的珠穆朗玛峰,从1926年横渡挑战至今,一共有10位挑战者遇难。但家人全力支持郝亚巍的挑战,“我觉得这次横渡还算不上壮举,我心中的壮举是单人完成横渡。我认为一旦用心,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郝亚巍说。
此次横渡的成员共有4人,郝亚巍是挑战的发起者。根据英吉利海峡横渡挑战规则,挑战者不准穿防寒泳衣,仅能穿戴三角裤、泳帽和泳镜,每人至少游1小时,中途不能触碰任何漂浮物休息。根据4人接力的平均横渡时间12小时来看,每个人至少会游3次。
当地海峡横渡机构规定,只有通过15℃水温下连续游2小时的测试才有资格横渡。为了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郝亚巍除了每天提前2—3小时早起训练,还通过洗冷水澡和长胖来提高抗寒能力,顺利长胖约7公斤;为了应对海水中不时出现的水母,他们还特意选择多水母的西雅图普吉特海湾训练。
下一站瞄准成人世锦赛
比赛前三天,到多佛小镇遇到一名中国大爷,不相信他,“你这个矮个子还游英吉利海峡?”
此次横渡总体顺利,但中间也有一些“小插曲”。郝亚巍游完第一棒上船后一直晕船,坚持3小时后才继续接力第二棒;而他的第三棒属于夜游,夜间的低温和漆黑的视线给他造成不小挑战,但为了创造纪录,他依旧开启“冲刺模式”,不料导致大腿抽筋,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并打破纪录。
横渡英吉利海峡之后,在西雅图亚马逊总部上班的郝亚巍,生活已经回到正轨。母亲打趣他:“新闻都上过了,你接下来该找个女朋友,建立家庭,生个孩子。”
但对郝亚巍而言,游泳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便在横渡后,他依旧坚持每天5点起床训练,“每天上班前游个泳,整个人很轻松舒服,上班效率也很高。”
目前,郝亚巍正在为明年7月的国际泳联(FINA)成人世界锦标赛做准备,他暂定参加200米混合泳和200米蝶泳两个项目,“我的目标是拿到前三名。”
封面新闻记者陈彦霏
新闻推荐
雨中送患病儿童紧急就医、帮助群众脱险、连夜转移群众—— 暴风雨里的守护
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遭遇大暴雨后,马路积水。视觉中国供图刚送走“摩羯”,紧接着“温比亚”又来了……三个台风连续造访深圳...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