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江津收藏业的前世今生 丰富资源形成收藏文化 9城专题之江津收藏篇

川江都市报 2018-09-04 15:25 大字

江津江公享堂江津金漆人像花轿

江津,古属梁州,周属巴子国,秦届巴郡。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500多年建县史。

公元487年,江州自郡城(今重庆)移治棘溪口(今江口);公元557年,县治设七门郡,改江州为江阳;公元583年,改江阳为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公元967年,移县治于几江。县城在明末战乱中万户萧疏,清代康雍乾时期渐次恢复繁荣,成为川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

江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来以文化大县著称,积淀了丰富的收藏资源,形成了厚重的收藏文化。

江津的古代收藏

江津的古代收藏由于没有发现文献记载,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并不得而知。但史实证明:江津历来为四川省辖地,明代之前由于天灾、瘟疫和战乱给蜀人造成了灭顶之灾。

本地的土著人(所谓的“老四川”)除瘟疫大量毙命之外,或逃荒,或避战,纷纷向外迁徒,整个巴蜀地广人稀,民不聊生。明末清初,经历了“湖广填四川”,从外地移民而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到清代康乾盛世时期,我国第二次收藏热潮兴起,收藏才逐渐开始进入少数社会上层。整个社会的收藏现状大致如前所述,当然,江津也不例外。

江津的近代收藏

江津近代收藏大致分为民间收藏和贵族收藏两个阶层。旧时社会上层贵族的收藏对象主要是书画、贵金属、钱币、瓷器、艺术品和饰品;收藏渠道主要是购买、馈赠和交换。他们以鉴赏和转移财富为目的,属纯收藏。

而民间收藏大多以赚钱谋生为目的,属经营性收藏,亦称收藏业。江津地区的民间收藏群体俗称“太和邦”,源于“荒烂”,类似当今的废品收购。虽然当时不具备废品再生技术,但由于物资匮乏,废品(在当时算是旧物)极具再利用价值。民间旧物的流转就靠“荒烂”买进倒出实现的,他们亦从中获利。长期的经营和利益的追逐,使“荒烂”中的一部分人分离出来,专门买卖年代久远、品质上乘、极具艺术价值的旧物,即“太和邦”,收藏业便应运而生。

清末民初,我国第三个收藏高潮兴起。江津地区的“太和邦”开始在茶馆里活动,俗称“坐茶馆”。他们带上藏品、把件,一边饮茶,一边鉴赏,一边交流。为了价格保密,双方将手藏在长布衫里“掐指侃价”。随着收藏业的发展,“太和邦”里那些精明能干的人,便在江津相对繁华的城关镇和白沙镇开起了古董店,成为古董商。

江津的现代收藏

解放以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商人和土豪劣绅的田地、房产、财物,连同长期以来传承下来的老物件、老家具一起分给了农民。这一举动无疑给收藏业注入了活力,收藏活动一时间异常活跃。这时,江津出了一位收藏娇子,中国藏坛大师——李初梨先生。

自建国初期起,李初梨就关心社会流散文物,节衣缩食、潜心收集珍藏,并把收藏、整理、保护文物作为毕生志趣和事业。1983年,李初梨毅然将其收藏30余年的书画、拓本、陶瓷、砚台、青铜器等611件文物,无偿捐献给重庆市博物馆。当大家参观完“李初梨捐献文物厅”后,无不对他肃然起敬。

江津收藏的崛起

“改革开放”犹如一声春雷,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唤醒了人们的收藏意识。七十年代末,江津首先在东门广场兴起了“跳蚤市场”,专门经营旧货买卖,激发了市民们的收藏热情。

八十年代初,“太和邦”在几江镇的新街子李江茶馆、通泰门群运队茶馆、三道拐茶馆、白沙镇的鱼市口茶馆等地又重新活跃起来,乡镇乃至远来近到的同行频繁出入,或鉴赏或交易。

“太和邦”中还有一部分人走街串户,开展拉网式的寻购。他们拿着藏品标本在乡下“设摊摆点”,俗称“钓鱼”,实为“抛砖引玉”。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名人字画、瓷器、玉器、珠宝、木雕等好物件。

2006年,江津收藏队伍不断扩大,收藏物件日趋丰富,古玩市场也愈发开放。在江津文广新局的倡导下,江津收藏协会暨江津收藏商会在津粮大夏正式成立。随后,协会和商会充分发挥会员的主观能动性,规范行业管理,开展收藏品展示交流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公益咨询、鉴定,为保护地方文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江津收藏已有瓷器、玉器、木器、金属器、书画、钱币、邮品、书刊、票证、徽章、烟酒茶、杂件等十多个门类,已打造出以江公享堂为基地的十二个微型展览馆,收藏爱好者上万人,涌现出了书画收藏家罗安会、杨青春,钱币收藏家余洪彬,邮品收藏家何民权,长江石收藏家邹炳文、陈宇清,奇石收藏家谭家祥等一大批远近闻名的收藏大家。

2016年,江津文管所公开征集的79件民俗文物顺利入库馆藏,这批民俗文物包括雕花水缸、花轿、太师椅、木雕门窗等日常生活物品,最早或可追溯至明末清初。

据江津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批民俗文物大部分较为完整或破损不多,由于都是日常生活物品,充分展现了江津本土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的特色。公开征集此批文物的目的,就是为补充博物馆“民俗”部分的展陈内容,因此,该批文物特别是其中深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如花轿、木雕门窗等,成为博物馆开馆后的首批“住户”之一。

这批文物中,被认为是最早、最具移民文化特色的当属一个大水瓢——长径37厘米、短径31厘米、深10厘米;而雕有金漆人像的花轿,则是最具特色的——花轿不含轿顶,仅有67厘米长、48厘米宽、104厘米高,空间非常狭小。◎陈夷

新闻推荐

省民政厅省老龄办部署学习宣传 《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工作

《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条例》贯彻实施效果,近日,四川省民政厅...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