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文化,让城市有温度有气质亮相2018第九届C21论坛,文化名家纵论文化地标

南充日报 2018-09-01 04:32 大字

●本报记者 王萍 徐嗣千/文陈村铭/图实习生 刘春云 魏红晶

8月31日,在2018第九届C21论坛上,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阿来,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等文化名家纷纷亮相并发言,讲述文化地标评选的重要意义。

郑晓幸

文化地标 提升城市颜值和竞争力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遗产、文化名人、文化名城众多,特别是能够代表四川巴蜀文化和大美四川形象、气质的文化地标,更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底气,也是四川文化的自信所在。全省文化地标推选活动,通过广大网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推荐评选,借助专家多维度、多视觉、多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从文化底蕴的厚度,从巴蜀文化的特质,从文化地理的标志,从艺术审美的聚焦,从文化乡愁的唤醒,从文化共鸣的激活,从文化景观的景气度,从文旅融合的人气度,到文化地标的影响力综合进行了评价,并形成了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四川十大产业文化地标,四川十大孝廉文化地标,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说,此次活动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文化地标的挖掘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文化,来创造文化,来享受文化,来支持文化。

郑晓幸表示,文化地标的评选,唤起了巴蜀儿女对乡愁,对家乡,以及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要充分发挥文化地标的影响力、吸引力、传播力,礼敬巴蜀文化,礼敬文化地标。要注重文化地标发挥文化地标特有的复制文化的功能,着力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使文化地标独特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郑晓幸说,文化让城市有温度,利用文化地标提升城市颜值和竞争力,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阿来

评选文化地标 让文化落地变得更实在

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以南充一段近代教育史为例,阐释了文化、教育等对一方水土风气的重要滋养效果。

阿来首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他认为对四川的文化地标进行梳理和确认,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评选文化地标,可以使文化落地变得更加实在。

随后的演讲中,阿来提到了他对南充文化的印象,他说,这次来到南充,去看灯光,他想到南充文化,想到张澜先生在南充办学的故事,使南充的文化风气、教育风气为之一变,那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了很多人。

此外,他还就“孝廉文化”进行了阐释。“我们说孝,就是指子女给钱养老。其实孔子在提出孝的概念时,比我们想的都大,他在《论语》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今天那些天天说孝道的人,他们把孝理解得很狭窄,就是给老年人饭吃,给他们衣服穿,不冻不饿,这是不对的。养,犬马皆能养,那人跟它们又有何区别呢,区别在于一个字‘敬\’。不是一个生理上的喂养,而是一代一代人的智慧传承。身为后辈,对长辈的经历、智慧、生命表示一种由衷的尊重。”阿来说。

阿来称,如今一说孝,就是劝人回家看看,好事也要让人劝,这种社会怪象的出现,是文化信仰的缺失。“如今很多人谈文化时,其实对文化是毫不在乎的,对文化本身没有敬意。所以我们用这样种种的举措,比如确立文化地标,反复说明这个地标里有文化,这是对文化内涵的一种强调。”

祝勇

文化地标 守护精神家园的最佳方式

现场,著名作家、纪录片导演、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讲述了故宫文物南迁始末,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祝勇出生在沈阳,工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他说他以前从未来过四川,甚至觉得很遥远。但如今,四川已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可以从方方面面了解四川。今年4月,故宫博物院对故宫文物南迁的线路和遗址做了考察,这段历史与四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也因工作原因来到了四川。

“1933年,13000多箱故宫文物被打包分五批南迁,它们先后存放于上海、南京,并几经辗转运往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祝勇说,南迁文物在外度过了长达15年的艰难岁月,四川和四川人民为故宫文物南迁和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工作中与四川有了联系,祝勇还在文学创作中写了四川人。2017年,他出版了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同时担任了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苏东坡》的总撰稿人。在着手准备写苏东坡的十年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从苏东坡的老家四川眉山到陕西、广东、海南等地,花了四年时间翻阅二十卷册《苏轼全集校注》,与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慢慢靠近。

祝勇认为,此次活动的开展,能深入挖掘四川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文化资源及价值,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天府文化地标品牌。

“家园除了物质家园,还包含了精神家园。而文化地标的挖掘、传承,正是守护精神家园的最佳方式。”祝勇表示,大家应当像对待物质家园一样,珍视精神家园,挖掘、守护、传承好文化地标。

梁平

嘉陵江 南充的城市符号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梁平说:“‘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评选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活动的开展唤起了老百姓对城市的深刻记忆,传承了历史文脉。”

梁平回忆,2001年他到成都以前,一直生活在重庆,两座城市对于他来说都是故乡,无论回重庆,还是回成都,都是回家。“在重庆时,我为重庆地标、重庆的街道、文化遗址写了很多的作品,其中有一部三千多行的长诗《与重庆说》,写完了重庆至今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回到成都后,我又把成都的街道、历史文化遗迹融入了另一篇长诗《成都十年》。因此,在我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重庆、成都的街道、文化地标、历史遗迹等。”梁平说,也正是它们成就了他的诗歌,让他的作品有了家的符号,有了地标的符号。

“嘉陵江在南充留下了最美的身段。我曾写过一篇三万多字的作品《嘉陵江记》,用了两千多字来描写嘉陵江这一段,第一句就是嘉陵江把他最美的的身段呈现给了南充。”梁平说,所以,来到南充,看看清波荡漾的嘉陵江,他感到特别亲切。嘉陵江对于南充人民来说,也是一个文化地标,一座城市的符号。他认为,文化不是单独的板块,文化是有生命的,需要刷新的,需要生长的。文化地标作为一种公共的记忆,评选出来后需要政府有更多的活动支持,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力,新的使命,让其不断生长壮大和永久的传承下去,发挥影响力来助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

“古人写过我们的文化地标,那么我们当代的作家或是诗人不应对文化地标无动于衷,而应担当起一种责任,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表达展现其独有的魅力,将其弘扬传承下去。”梁平说。

新闻推荐

备降飞机2轮缺失:险情太离奇 不能没说法

三天了!距离8月28日,堪称中国民航史乃至全球民航史上都鲜有先例的首都航空JD5759次航班备降事件,已过去了三天。在这三天,这...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