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大熊猫文化名片 讲好中国故事? 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传媒学界大咖分享熊猫故事
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传媒学界大咖分享熊猫故事 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现场。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
央视熊猫频道负责人衣炜。
《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
大熊猫在国外究竟地位如何?海外人士通过怎样的途径关注大熊猫?
在外国人的印象中,大熊猫是否能代表中国形象?
8月23日下午,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在中国外文局举行。分享会邀请到国内传媒界、出版界、学术界以及互联网界“大咖”到场,讲解如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熊猫传播品牌,分享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探索进一步推广大熊猫文化价值的成功路径,以期用大熊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本次分享会作为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分享会上,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发表了《文化符号与国家形象:从龙到熊猫的思考》的主旨演说。她于2009年以及2014年参与中国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以调查数据的形式,展示了近年来大熊猫正在逐渐取代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符号,成为更友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
央视熊猫频道负责人、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部总经理衣炜展开了名为《大熊猫——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名片》的主题分享。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了熊猫频道,受到海内外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日均访问量超过两千万。谈及大熊猫这张名片,衣炜希望让更多外国人通过喜闻乐见的大熊猫,了解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
《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日本文化研究专家王众一发表了题为《走进来的熊猫与走出去的熊猫》的主题演说,在动漫传播的视角下探索熊猫形象的可能性。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管是日本的熊猫形象,还是《功夫熊猫》里的熊猫形象,他们都将熊猫人格化处理。“在中国,我们是否能拿得出自己设计的、得到国际认可的熊猫形象,可能会为熊猫文化在国际上更上一个台阶提供一些思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大咖分享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
熊猫将代替龙
成为更好的中国文化符号
“大熊猫正在成为外国人最喜欢的一种中国文化符号。”23日下午,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语言学博士、传播学博士李玮分享了她的主旨演讲《文化符号与国家形象:从龙到熊猫的思考》。
符号是一种传播学的概念,也是一种名片,文化符号就是国家名片,蕴含了国家特点。
“说起华尔街、硅谷,我们想到美国,樱花能让人想到日本,牛津大学之于英国,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在中国,大熊猫就是其中一种文化符号。”
在分享中她提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大熊猫在近年来正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形象。2009年、2014年,李玮参与了中国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主要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调查中国形象在海外的状况。这项研究调查里主要包含了两个典型的中国形象,龙和熊猫。调查显示,在国外,龙是一种偏于凶猛的形象,在大多数外国人的心中,龙并不是一样吉祥的动物。由于早期翻译问题带来的误解,中国龙被直接翻译为了dragon,但实则并非一种东西。“多年来,中国图腾龙在国外的形象已经定型,什么可以代替龙,成为更好的中国文化符号呢?我们认为,熊猫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李玮说。在现场,李玮展示了从国内外各大网站上能够看到的熊猫形象,无一例外充满了可爱友善的特征。熊猫的词云图也同时显示,最常见到的词语是:憨态可掬、善良、友好、萌等。
调查发现,俄罗斯人最喜欢的中国形象依次是大熊猫、茶、园林;在美国,大熊猫同样排在喜爱榜第一位。并且,2011年时,排在美国人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形象还是长城。到了2016年,数据显示大熊猫已排名第一。
李玮表示,很明显,相较于在外国人心中偏于凶猛的龙,大熊猫更易于获得好感。李玮说:“我觉得熊猫可以承载着四川的形象走向世界,通过熊猫如何表达四川和中国,就是下一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央视熊猫频道负责人衣炜:
通过大熊猫这张文化名片
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
8月23日,在京举行的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央视熊猫频道负责人、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部总经理衣炜展开了名为《大熊猫——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名片》的主题分享。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了熊猫频道,受到海内外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日均访问量超过两千万。
大熊猫这张名片,衣炜希望让更多外国人通过喜闻乐见的大熊猫,了解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衣炜说,2017年熊猫频道上传了一条57秒的大熊猫视频到海外社交平台,内容是一只顽皮的熊猫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短短一段时间浏览量达到10.6亿。很多外国网友看了视频后纷纷留言“我要去中国,我要看熊猫。”借此契机,熊猫频道做了一档《熊猫伴我行》的节目,吸引了很多美国、德国的孩子参与。这些没有见过熊猫的孩子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体验真正的饲养员生活,很多孩子因此自学中文,通过熊猫爱上了中国文化。
“如果全球的小朋友都知道大熊猫的故乡是中国,熊猫频道在全球推广的目的就达到了。”衣炜说,为了向全世界观众呈现真实的熊猫,熊猫频道开辟了全球唯一24小时直播大熊猫的新媒体平台。21路直播信号,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卧龙保护区等六个区域进行大熊猫生活真实状态呈现,大熊猫产崽、交配等大事件都有重点直播。熊猫频道还从原生态大熊猫、科普、珍惜动物保护;讲述大熊猫与人的故事、讲述中国故事;熊猫IP内容打造,活动;熊猫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这四个方面围绕熊猫进行内容打造。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人民中国》总编辑王众一:
熊猫动漫形象
在国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不管是早年的《熊猫家族》还是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功夫熊猫》,以大熊猫作为艺术形象动漫化,仿佛已经成为国外创作的重要选择。8月23日下午,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日本文化研究专家王众一为大家分享了《走进来的熊猫与走出去的熊猫》主题演说,在动漫传播的视角下去探索熊猫形象的可能性。
分享会上,王众一主要展示了中国三个动漫——孙悟空、龙、熊猫走出国外形象演变的过程,主要探讨了艺术化的孙悟空、龙及熊猫在国外的发展。他表示,熊猫成为一种火爆的影视文化形象,跟美国、日本等国家近些年的重新创作不可分割,但在客观上,这些创作也更好地传播了中国熊猫的形象。
“熊猫的黑白和中国太极哲学的黑白相结合,熊猫身上该体现的文化价值,这些创作中都抓住了重点。”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管是日本的熊猫形象,还是《功夫熊猫》里的,他们都将熊猫人格化处理。“在中国,我们是否能拿得出自己设计的、得到国际认可的熊猫形象,可能会为熊猫文化在国际上更上一个台阶提供一些思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新闻推荐 第六届“妙手仁心·金口碑好医生”评选活动启动 今起,请你推荐身边的好医生 今年的8月19日是我国的首个“中国医师节”,这也是我国的第四个职业性节日。通过医师节,我们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酸甜苦...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