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书里书外的大熊猫故事
胡锦矗: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在保护该区域的其他动物,保护水源,保护人类的家园。
阿来:让自然、气候、人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大熊猫在这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繁衍。
徐刚:保护大熊猫,首先就要关注它所生活的那片“大森林”。
谭楷:珍惜环境,珍惜大熊猫,就是珍稀我们自己的生命。
孙前:大熊猫文化的核心内涵,我觉得应该是物竞天择、和谐共荣、友善包容。
五位重量级嘉宾共同亮相“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
他,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我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他,是著名作家阿来,行走于高原、边地,思考人与自然;他,是著名作家徐刚,其代表作《伐木者,醒来!》是中国环境文学史上的警世之作。还有大熊猫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谭楷、孙前,他们关注大熊猫、研究大熊猫,出版的大熊猫文化作品影响着世界。
这五位重量级嘉宾聚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8月22日下午2点,北京,国家图书馆。他们共同亮相“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讲述书里书外的大熊猫故事。
“国宝”出场
嘉宾阵容强大,读者感叹“太难得了!”
当天,一走上国家图书馆的五楼,就能感受到大熊猫的“萌宠”气息。看到入口前嘉宾的介绍,观众更是兴奋,有观众直言:“今天真的是见到‘国宝\’了!”有趣的是,这个“国宝”,不仅指的是主办方带来的大熊猫公仔,更是他们对嘉宾之一胡锦矗的尊称——研究“国宝”的“国宝”。
关注大熊猫近40年的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同样成了现场镜头追逐的目标,谭楷自带大熊猫元素亮相,他系着的领带,红艳醒目,最特别的是上面居然绣有“滚滚儿”。
当天的国家图书馆文会堂,座无虚席。观众不仅为大熊猫而来,更为五位嘉宾而来。尤其是当89岁的胡锦矗亮相时,全场响起了掌声。
胡锦矗对待这次活动,就像对待他这一生的大熊猫研究一样,尽心尽力。89岁的他亲自提来了一大包自己所著的大熊猫书籍,一本本如数家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而两位研究大熊猫文化的学者谭楷和孙前,他们所出版的著作《熊猫的故事》和《大熊猫文化笔记》都被翻译成了外文,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阿来和徐刚,虽然没有直接书写大熊猫,但他们所关注的自然生态,正是与大熊猫息息相关的话题。巧的是,两位的作品都刚刚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上获得褒奖,阿来的《蘑菇圈》,讲述青藏高原上的平凡小人物,与自然生灵相互依偎的故事;徐刚的《大森林》则是一部兼具诗性与史性的森林文化史,他关爱草木,担忧它们的逝去所带来的生态失衡。
一个分享会,多位重量级嘉宾,多部巨著,读者们感叹:“太难得了!”
畅谈大熊猫
珍惜大熊猫,就是珍稀我们自己的生命
五位嘉宾从各自涉及的领域出发,畅谈大熊猫文化。
作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胡锦矗回顾了他在四川卧龙的一座小山上搭起帐篷,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的故事。时间回到1979年,因为观察站的帐篷距离水源地有51步台阶,于是取名“五一棚”。“我们白天就出去采集样本,找大熊猫的脚印,收集它的粪便,晚上就在窝棚里把资料记录下来。”胡锦矗坦言,野外工作是非常艰辛的,但他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也是那个时候。他表示,如果能保护好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们将和人类长期共存。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在保护该区域的其他动物,保护水源,保护人类的家园。
而著名作家阿来则为四川的生态环境点赞:“熊猫能够在四川生存,就是因为四川有着良好的生态,为什么四川有着这么优良的自然生态,其实也和四川人民多年来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有着必然的关系。”
徐刚则希望进一步加大对“野草”法律保护力度。他认为,人类对植物利用最广、受益最多,而轻视忽略亦最久,以国家保护动物大熊猫为例,倘无箭竹,大熊猫吃什么?尽管我国已有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可对大量可食可药的野生植物,还应加大法律意义上的保护力度。
“我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就是关于大熊猫的,内容涉及大熊猫美美生了孩子后,我近距离观察大熊猫怎么哺乳孩子。”谭楷说,“珍惜环境,珍惜大熊猫,就是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
如何理解大熊猫文化,孙前有自己的感悟。“大熊猫文化的核心内涵,我觉得应该是物竞天择、和谐共荣、友善包容。”他表示,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大熊猫的科学价值,还应该重视大熊猫的文化价值。
五位嘉宾向国图赠书
本报讯 在分享会开始之前,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的北轩厅举行。胡锦矗、阿来、徐刚、谭楷、孙前等五位嘉宾都带来了各自书写大自然、大熊猫的代表作,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胡锦矗捐赠了《大熊猫传奇》,该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从形态、生态、生理、行为、遗传、进化及保护等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前世今生与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奥秘。阿来捐赠了《蘑菇圈》,徐刚捐赠了《大森林》,谭楷捐赠了《熊猫的故事》,孙前捐赠了《大熊猫文化笔记》。国家图书馆给每位嘉宾颁发了“捐赠证书”,作为纪念。
胡锦矗分享大熊猫趣事:
大熊猫很会玩在山坡上滑“滑梯”
89岁的胡锦矗,一提起大熊猫,话匣子总是关不住。当记者问,胡老,您能不能给我们讲点儿大熊猫的趣事儿?他特别开心地说:“好,它们还真的很有趣!”
“你们知道大熊猫会自己做游戏吗?”胡锦矗笑着问,见记者很吃惊,他说:“有一次,我们去野外寻访大熊猫的活动足迹,就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了它的一连串脚印,走上去的地方足迹特别多,感觉在一次次重复走,但是到了山坡的另一边,嘿,没影儿了!它这是玩儿的什么把戏?后来我们才发现,有一只大熊猫每天都会在这里爬上山坡,然后从山坡的另一边滑下去,接着绕过来又走上去,然后又滑下来,耍得开心得很!”
他还曝光大熊猫是个超级“吃货”!“特别能吃,一个昼夜要吃70公斤食物,几乎是它体重的一半!”胡锦矗说,大熊猫吃这么多,根本不怕撑着,因为它们的肠子特别短,“没有供发酵纤维素的共生细菌,非常容易消化,很快就饿了。”而且,陕西那边的大熊猫最能吃,70公斤这个量就是那边的大熊猫创下的纪录,而四川的大熊猫稍微要“秀气”一点,一个昼夜能吃60多公斤。
如今,胡锦矗虽然再也蹬不上大熊猫生活的高山丛林,但他仍以另一种方式在坚持为大熊猫发声,“下个月,我的一本关于大熊猫的新书就要出版了。”
阿来为读者普及小知识:
大熊猫凭啥上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
阿来直言,他没有写过大熊猫,但是他一直在关注以大熊猫为首的四川珍稀动植物。在现场,他还为观众普及了一个知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会徽上为何有一只大熊猫。
“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的那一年,科学家发现,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已知物种(超过1.8万种动物)已经灭绝。他们急需寻找一个全球共识的标志,作为组织的会徽。同年,英国伦敦动物园迎来了大熊猫“熙熙”,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随后,这一令人震惊的现象引起了基金会的注意,他们如获至宝,发现了大熊猫是个极具影响力的动物,从此,大熊猫便成为全球自然保护运动的一个偶像性标志。
“我认为,除了它当时轰动的人气,最终被选中,还因为它真的长得很可爱,如此可爱的动物,却要遭遇濒临灭绝的悲惨命运,谁忍心呢?”阿来如是说。大熊猫的一黑一白,犹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阴一阳,八卦中寻求调和的象征,“这似乎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要让自然、气候、人文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大熊猫在这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更好地繁衍。总而言之,我们要珍爱自然。”
徐刚为草木发声:
树无声 草不言但与人类命运相连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徐刚如此设问,他说,“每种生物都有它最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国西部四川等地,凭借优良的自然生态,成为大熊猫生存的天堂。”
在刚刚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大森林》中,徐刚没有专门写大熊猫,但却借对花草树木的担忧,表达了对大熊猫生存的思考。“它只吃箭竹,那如果箭竹死了,没有了,大熊猫怎么办?”所以,归根结底,保护大熊猫,首先就要关注它所生活的那片“大森林”。“树木、花草参与人类的生存,也参与人类的死亡。森林的历史,即为生命的历史。”
徐刚透露,由伦敦皇家植物园牵头,80位专家执笔的首份《世界植物状况》报告称:科学界已知的植物种类总共为39.1万种,小到兰花,大到红杉树,其中有21%的植物面临灭绝。徐刚心情沉重地说:“在所有的生物中,植物是永远沉默的,它们中有很多都在消亡。所以,我希望有一天,草木也能得到像大熊猫那样的关爱,它们的濒危,也能受到重视。”本版稿件本报记者肖姗姗采写本版图片本报记者肖雨杨摄本报制图朱濉
新闻推荐
家电巨头坚守手机 只为智能家居入口? 产品多为500元以下的功能机;竞争力低,业务量小,能否成智能家居入口尚待观察
近日,华为欲布局彩电业务的消息不胫而走,传言真假未知,华为官方也未披露过进军家电业的想法和计划。不过,大企业把家电业...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