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追赶者”香港的创新攻略

四川日报 2018-08-20 07:07 大字

繁华的香港。

“新南行记”采访组(右)在川国投采访。

川国投相关人士在介绍情况。

扫描二维码,和川观君一起穿越香港百年老字号。

从“几乎错过每一次科技创新浪潮”到几年间诞生4家“独角兽”企业

行走在香港和澳门“新南行记”采访组在这里

打探城市的创新密码寻找四川与港澳的合作空间

行走纪实

时间 8月16日-19日

路线 广州、深圳-香港

香港-澳门

8月16日,“新南行记”采访组直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那里,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接受了采访组专访。

钟伟强认为,在科技创新方面,香港是不折不扣的“追赶者”,“要打造适宜创新和科技发展的环境,我们从起步就落后了。”

这引起了采访组的关注。不仅因为香港和四川有相似的地方——拥有大量高校和科研人员,都面临“科技成果转化难”等共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的“追赶”卓有成效。几年前还被诟病“几乎错过每一次科技创新浪潮”、“独角兽”为零的香港,如今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已有了4家“独角兽”企业。

几年间,香港究竟做了哪些探索?有哪些经验可供四川借鉴?8月16日至17日,采访组在香港特区政府、高校、企业和科技园区间奔走,寻找答案。

怎么激励成果转化?部分高校鼓励科研团队出资购买成果股权

香港不大,却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批国际知名高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深圳·香港地区5年中申请国际专利数在世界各国创新基地中排名第二。

香港创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当中有个全球性难题——当地把它叫“技术转移”,内地叫“成果转化”,说的都是如何让科研成果变为经济动力。

8月16日下午,采访组从一个商业综合体内部,径直走进了香港城市大学。在休息室,生物医学系教师罗炽健谈起了一个共性问题:和内地类似,香港教育机制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也是论文数量和学术活动,“香港高校老师收入都不错,为啥要分心(搞成果转化)?”

采访组就此询问香港创科局,得到问题的答案:去年已启动对相关考核机制的修改工作,准备将成果转化也纳入考核,“教授不一定要发很多篇论文,做出商业成果也是贡献。”

关于成果转化的动力,内地另一个难题是职务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对此香港创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香港,职务成果归学校还是教师,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如果成果不归老师,怎么从根本上激发转化热情?香港中文大学提供了一种思路:成果知识产权归学校。成果若产生收益,按一定比例在校方和研究团队间分成。和内地不同的是,学校鼓励科研团队出资购买股权,甚至可以“买断”股权。至于价格,“相对温柔,不会‘狮子大开口\’。”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怎么鼓励企业创新?有“报销式”补贴,还将推出“超级税收优惠”

两天采访中,多位港企负责人聊起同一个故事:华为最初做电话交换机,代理的就是一家香港公司产品。赚到钱后,华为恨不得每一分钱都拿来搞自主研发,而香港公司则恨不得全投向金融房地产。最后一家做大,一家不知所终。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香港痛定思痛的经验。如何推动这一点,当地做法和内地类似——提供政府补贴。在香港创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承担企业研发开支40%的“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研发项目提供最多1000万港币的“企业支援计划”等等。

香港的企业创新补贴,和内地有何不同?8月17日,在香港人工智能企业有光科技,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祎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角度。“政府的钱(企业志愿计划),并不选定了企业就直接给他。而是分阶段考核,看企业完成了相应研发目标,再把钱打给企业。”

“你可以理解为‘报销式\’补贴。”香港科技园公司创业培育计划主管莫伟轩说,企业先出钱搞创新,政府再补贴。这样可确保政府补贴能支持那些真正把钱用于科研且取得进展的企业。

在补贴力度上,香港还将有大动作。钟伟强介绍,为吸引企业增加科研支出,最近将推出“超级税收优惠”——企业投入200万港币研发,可减免300%(600万港币)税收。再继续投入,则获200%税收减免,不设上限。

怎么帮助创业企业?目标不是主动培育“独角兽”,而是做好大环境

谈到创业,钟伟强说:“我们的目标不是主动培育‘独角兽\’,而是做好大环境。”

究竟是怎样一个环境?8月17日,采访组参观了香港唯一的综合性科技园区——香港科技园,看了园内的孵化器、共享实验室……第一印象,和内地科技园差别不大。

在和莫伟轩的交谈中,我们才慢慢看到了差异。他表示,“为顾及不同行业的研发周期差异”,企业孵化期并非“一刀切”,而是被细致地分为三类:18个月、3年和4年。第一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第二类技术含量更高且通常涉及硬件;第三类则是生物科技企业。

莫伟轩介绍,园区以市场化待遇招募专业人士组成团队,参与企业各个创业阶段。从最开始“概念阶段”,就会分享创业经验,帮助判断项目、个人是否适合创业;进入孵化和加速阶段,园区团队会持续参与企业确立和修正商业模式的过程,同时帮助介绍客户、融资机构……服务更细致、介入更深,是采访组对园区的整体感受。

大环境,不止包括园区。园区内多家企业表示,当地融资相对容易。“香港金融基础很好,天使投资,B轮、C轮到IPO都很活跃,就是A轮融资的融资渠道不多。”钟伟强介绍,为此特区政府特意成立了20亿港币的创新及科技基金,以“风投公司投2块,政府投1块”的市场化方式,弥补A轮“缺口”。今年上半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将对该基金注资100亿港币。

企业和市州在香港共建办事处

8月17日,采访组来到香港中银大厦58层的中国四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采访。刚走进办公室,迎面就看到一块挂在墙上的崭新牌匾——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驻香港办事处。

泸州已将自贸试验区办事处布局到了香港?川国投董事邓尧一笑:“谜底稍后揭开。”

穿过狭长的办公区,有一间办公室空着。“这是为川南临港片区保留的工位。”邓尧说。川国投创新采用“共建办事处、共享办公室”的方式和泸州合作。

对泸州来说,共建、共享的最直接好处,是不用派人驻港,也能处理、接洽在港的合作事宜。在会议室,采访组看到,通过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可同时有4台手机、电脑在线,进行微信视频对话、文件互传。

不仅于此。川国投还将利用企业资源,帮助泸州开展境外推介、招商、项目沟通、业务联络和高端人才引进等工作。今年6月,在川国投参与下,泸州在港举办推介会,吸引上百家金融机构、投行、企业前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和川国投合作,因为川国投是为四川提供服务的窗口性平台,具备发掘信息、分析项目、追踪项目的能力。它“既了解四川,也了解香港。”

至于川国投,好处也不止于更高效地利用了在香港的办事处,公司还能在合作过程中发掘机遇。川国投一位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对接过程中得知泸州有家电子供应链管理公司,需要境外采购。经过洽谈,川国投旗下的物流公司,就参与了手机零配件供应这个环节。同时其金融板块也可以为相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目前川国投与德阳、凉山也达成合作意向,帮助市州面向香港及海外展示优势特色,帮助他们筛选、引资项目。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张祖荣:

在会展与中医药领域澳门与四川已展开合作

澳门和四川有哪些合作的新空间?8月16日,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张祖荣给出了他的观点。

去年,四川代表团到澳门访问时,双方就明确了两个领域的合作——会展、中医药,“现在细化方案也正在逐步出炉。”

就会展业而言,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等大型论坛,都有四川人的身影。其中四川省政府还是后者的协办单位之一。至于西博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也从2004年开始多次组团参加。在他看来,成都会展行业发展很快,而澳门有丰富的会展资源和发展经验。“双方合作,将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更进一步,四川和澳门的合作可以从会展业拓展到携手开放。四川正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而澳门作为中葡桥梁,正好能够助力四川省与葡语国家开展更多商贸往来。

就中医药产业合作而言,去年澳门和四川签署了相关协议,以项目为切入点,围绕中医药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化展开合作。张祖荣介绍,如今澳门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国际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展开了具体合作。

“未来,莫桑比克将成为我们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点位。”张祖荣提到,希望四川和澳门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国际化方面的合作,同时结合已有技术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及专家资源,将以莫桑比克为重点先发区域,让中医药产业在全球走得更远。本版撰稿本报记者熊筱伟唐泽文

王眉灵李欣忆本版摄影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华小峰本报制图 朱濉

新闻推荐

大客车车头严重损毁 高速上跑近千公里

“有一车头严重损毁的大客车在高速路上跑,你们去看看吧!”18日下午18点30分开始,四川公安厅高速交警五支队三大队陆续接...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