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设计师 偏去当花农 她用文化创意孵化农业品牌
“这个圣莲花文化创意项目,准备参加2018年‘创客中国\’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我详细写了从种植到制作再到销售的过程,解析了‘文化+旅游+农业’发展模式。”8月14日下午,圣莲岛上荷香阵阵,李梅正在圣莲观音艺术馆里忙着申报资料。
作为一名文创设计师,李梅两年来通过种植莲花、制作花茶、销售花茶,成功推出“圣莲花茶”品牌,走出了一条用文化创意孵化农业品牌的新路子。
设计师“不务正业”当花农拉长观音文化产业链
自深圳返乡8年来,李梅一直致力于开发“观音故礼”文化产品,产品不仅走俏市场,作品还屡屡获奖。2017年,随着公司迁入圣莲岛,各地观光团队频频光顾,一些建议也让李梅多了思考:“观音文化、荷花表达,不应只停留于文创设计,如何拉长文化产业链?”
在一次赴台湾考察中,李梅发现了一种隶属睡莲科的莲花。“学术上没有确切名字,台湾企业将其制茶食用,命名为‘九品香莲\’。”李梅当即引进一批种子,并在圣莲岛租了2亩地做实验,命名为“圣莲花”。但全岛水域流量不受控制,采摘数量没达到预期,“水少了,花朵会干死;水多了,花朵冒不出头。”
今年,李梅在船山区永兴镇租了10亩地种植“圣莲花”。为了确保花朵原生态,她特意选了5年没有耕种过的水田,并雇了一名村民管护。就这样,从没下过田的李梅当起了“花农”,“经常和丈夫去摸螺蛳,一摸一麻袋,避免螺蛳太多导致病菌侵入。”
外界认为李梅不务正业,“好好的设计师不做,偏要去当花农!”友人好言相劝,“种植行业看起闹热,其实不挣钱!”抱着“做一名有根的文创设计师”的信念,李梅依然三天两头往基地跑,皮肤晒黑了心情却喜悦,“下种后一个月就开花,一株花能开几十朵,采了又生长,花期从6月持续到11月。”
“每次采摘后都记录数量、花色,以便在今后优化品种。”李梅一边忙着记录实验参数,一边研究如何让花种应对降霜、结冰等极冷天气。“明年要扩大种植规模,今后还要带动村民参与,必须掌握留在水田过冬的技术。”
数次尝试制作花茶打造“文化+农业+旅游”品牌
项目发展中,如何让鲜花变成茶品难住了李梅。对方提出的“购买50万元的种苗才提供制作技术”,憋得李梅自己投身研究。
实验中,李梅才发现莲花娇嫩,晒不得、烤不得、烘不得,一不小心就黄了焦了,根本没有卖相。“花朵数量、时间长短、温度高低、风速大小,都制约着圣莲花茶的色泽、形态、口感。”李梅在尝试冷冻、烘焙、红外线、热旋风等多种工艺后,总结了几十次的实验数据,最终掌握了稳定技术,圣莲花茶得以成功面市。
一朵花就是一壶茶,香味浓、品相好、汤色亮。面对5朵花盒装68元,10朵花盒装199元的价格,许多代理商、茶楼、游客依然纷纷下单,重庆、德阳等地政府部门也邀请李梅去“念花经”。“现在还在优化品种和技术,加上种植规模有限,没有大范围推广营销,但市场反应证明了这一方向是对的。”
在圣莲观音艺术馆,李梅在向游客推出花茶的同时,还开发了莲花饼、藕片干等小吃。“全程参与种植、采摘、制作、包装等环节,才深觉打造一个农业品牌不容易。”李梅感慨,“还要继续研究种植,提升加工技术,开发更多产品,让一朵花能卖出100元。”而亲力亲为种花后,也让李梅在文创设计上有了更多灵感,并巩固着创作根基。
随着深入研究,李梅不断收获惊喜,“花茎有满满的胶原蛋白,下一步将开发做面膜和食用。”按照她的计划,做花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流转土地带动村民加入种植,公司再统一采购、制作、销售,将圣莲花茶打造为一个“文化+农业+旅游”的地方品牌。
(全媒体记者熊燕)
新闻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方案提出,基...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