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高端访谈科技赋能产业 建议打造川新合作“试验田” 专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徐冠林

华西都市报 2018-08-16 04:04 大字

高端访谈专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徐冠林 “四川物产丰富、市场广阔,而且有着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果在四川搞一个川新科技科技合作‘试验田\’,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校长徐冠林

在新加坡的学术界,如果说是最懂中国的学者,徐冠林肯定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他曾多次来到四川,对于成都以及四川的发展情况颇为熟悉。

徐冠林曾在2003年至2011年期间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此前,他还担任过新加坡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国防科技局局长等职务,因此,他对科技和创新领域的观察也是颇为深刻。

8月初,在新加坡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特派记者采访时,徐冠林表示,在四川一路向南的发展中,寻求与新加坡的合作中,科技的合作是最绕不过去的一环。

他表示,新加坡在制度上的创新,在过去创造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加坡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因此在2006年,新加坡设立了国家科研基金,并且确定了几大科研方向进行重点突破。

“但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市场化没有同步跟上来。”徐冠林说,当时欧美市场竞争太激烈,新加坡的科技实力在这种环境下并不占上风。因此,长期以来,新加坡的科技企业陷入“走不出去”的困境当中。

如何带领新加坡的科技企业走出困局?徐冠林坦承,他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四川。

“2012年2月我到四川考察时发现,四川物产丰富、市场广阔,而且有着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徐冠林说,如果在四川搞一个川新科技科技合作“试验田”,或许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后来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这个想法就没有落地。“我想重启当年的想法,现在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节点。”徐冠林说,将新加坡的国际化和四川科研实力、资源、市场结合起来,盘活双方的资源。当然,还可以尝试不同地区、城市组成合作模式。比如,新加坡的科技企业、四川的市场以及深圳的创新能力,强强联合。从而实现科技为产业赋能,为“脱虚向实”下的川新合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现在来看,还是缺乏一个示范案例。”徐冠林表示,他也期待这样的先行者能早日出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特派记者 张想玲 赵雅儒 雷远东新加坡报道

新闻推荐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成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 确保航天发射成功

风云四号A星交付使用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迅速建设并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地面接收系统,提高了对强对流等天气的气象预报保...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