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坚持城乡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机制研究》

四川经济日报 2018-08-14 07:38 大字

邓玲

城镇是经济运行的强大引擎和靓丽光斑,乡村是经济运行的坚实底盘和空间依托,城市和乡村同为经济活动和谐有序运行的两大地域单元。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健康发展的两大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了尽快改变当时“一穷二白”的面貌,重点推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历史重任,谱写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的壮丽篇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却相对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未能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国加快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并将城乡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见,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使命,又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二者一脉相承,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城镇持续发展、乡村优先发展,并研究全面、系统和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和推进模式。曹萍教授等新著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推进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在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

该书系统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进与相辅相成。一方面,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的必然结果。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要作用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交换和有机融合,助力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协同共进。另一方面,城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的振兴更是农村的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城镇与特色镇建设也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既是新型城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最基本特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乡镇公平享有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政治权利,使其能安居乐业,既是新型城镇化要着重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书总结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内在要求、发展阶段、基本主张,依据我国城镇化面临的社会分化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加剧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土地、人口、环境、治理”的中国特色城镇化基本框架,并推导出协调机制、发展机制、共生机制、治理机制四大机制。该书认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必须实行土地、人口、环境、治理“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土地是城镇化的载体和最重要的要素,其有序流动、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发挥市场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合理设计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城镇化问题和实现城乡利益共享的务实选择。以人为核心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目的是促进包括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居民在内的主体实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绿色发展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围绕行为导向、生态补偿、区域合作构建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居民和政府行为,建设生态环境利益共同体。治理方式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打破了城市与乡村的二分法,越来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围绕城乡治理的公共产品供给、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安全保障等职能,实现并增进公共利益。四大机制分别体现城镇化对空间载体与利益协调的现实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体现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它们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各有目标,又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体现和支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

该书提出的上述思想和思路,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对城镇化和“三农”问题进行的持续探索和实践;二是基于对中国城镇化和乡村发展现实尤其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全面考察和理性认识;三是基于对我国经济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道路的勇敢探索,认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为指导思想,追求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际上,这条道路也是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助推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该书立意高远、视野宏大,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推进机制做了系统深入研究,是对新时期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中薄弱环节的一个有益补充,找准了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内在机理,找准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有助于加快建立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闻推荐

四川长江工业园入驻企业已实现产值约10亿元

检查试生产的电池质量四川经济日报宜宾讯(杨晓川曾静记者杨波侯云春文/图)8月12日,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四川长江工业园内的宜宾...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