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电子科大“理工学霸”合唱团:敲得了代码唱得出天籁

四川日报 2018-08-10 07:15 大字

□本报记者李婷

爱因斯坦能拉小提琴,图灵擅长跑马拉松,而电子科技大学一群“理工学霸”凭借《尔玛新歌》和《川江的故事》两首原创作品,在7月底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重声小合唱组A级合唱团”称号。这也是中国国际合唱节中最高级别的奖项之一。

这群“理工学霸”,是电子科大艺术团音乐剧社的CD小合唱团成员,共16位,均来自计算机、通信、光电、软件等非声乐专业,他们与加拿大沙耶尔合唱团、清华大学教工合唱团等同台竞技,并从全球39个国家共计308个合唱团中脱颖而出,引来不少网友打趣:“这理科生厉害起来,真叫艺体生都‘害怕\’。”

歌声唱出四川风土人情

“羊角花开在尔玛家,云里雾里花枝俏。”“川江的歌多又长,吼起号子哟奔前方。”CD小合唱团表演的《尔玛新歌》和《川江的故事》由电子科大教授周长征、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宋名筑等原创,都带有浓郁的四川风土人情。“音色美,感情充沛。”这是比赛中多位评委的一致评价。

“《尔玛新歌》是一首无伴奏小合唱,也就是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的‘阿卡贝拉\’,在音准与节奏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周长征介绍,自己将羌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布局、节奏节拍、横向旋律、纵向和声、特殊音色等元素融入曲目中,以散、慢、中、快的结构层层递进,逐步推向高潮。成员边唱边演,把羌族少女手持羌铃轻歌曼舞,羌族男子手持羊皮鼓,轻快鲜明地打击着节奏展示出来,彰显了四川非遗的独特魅力。

另一首歌曲《川江的故事》,是周长征带着学生们去川渝地区采风,打了两三年的腹稿创作而成。“因为传统的川江号子都是男声独唱或者男声合唱,很少有人敢写混声。”周长征说,而这首歌描绘的是纤夫艰难岁月中的女性角色,船工和幺妹、纤夫和女纤夫,几十人的吆喝,拧成一股绳使劲儿,江边的故事就被音乐勾勒出来。此外,歌曲中还采用了一些方言化的衬词,如“幺妹儿”“嘿哦起咗”“搂到起”“抓到起,凹到!”而团队成员都是“90后”“00后”,且大多是北方人,“所以排练之初,体验生活、了解历史、学习四川话成为了唱好《川江的故事》的基本功。”

理工科生也有文艺和浪漫

其实,电子科大艺术团音乐剧社,从2013年成立至今,已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地进行专场演出,还曾参与央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从当初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由来自各学院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27名组成。

“由于是理工科生,很多同学最初入团都是声乐零基础。”今年刚从自动化专业毕业的男低音王嘉豪说,大一时,他在一节艺术门类的选修课上,向周长征教授提问,由于声音浑厚低沉,被“一声相中”,于是与音乐结下4年缘分。“理工科思维像一棵树,你通过树枝总能找到树干,再挖到树根,但艺术就像是给你一个抽象的轮廓,你要富有感情地用心诠释出来。”

通信工程专业的男高音孔繁昊认为,排练合唱沉浸在音乐中,反而是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非常放松。或许是由于理工学生惯有的严谨认真和较强的逻辑思维,他们对识谱、节奏、音准、了解艺术史、领会歌曲创作背景,到最后完整演绎一首歌曲,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或许大家认为我们是闷闷的,只会敲代码不解风情,但其实音乐也让我们的世界更开阔。”

但这份踏实也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每次合唱排练,一个小结、一句歌词、一个音准,他们都要反复练习到流畅准确为止。令周长征最为感动的是,此次比赛前后准备历时半年之久,每周学生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两次,“这群理工科孩子的青春里,既有着同龄人难得的成熟和克制,也有着对音乐满腔的热爱。”

新闻推荐

专场招聘会来了191名退役运动员 特巡警勤务岗位最受欢迎

和这次来招聘会的大多数退役运动员一样,皮划艇退役运动员闻浩是第一次走进招聘会现场。他虽做到了国家健将级,获得过全国锦...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