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库布其治沙“黑科技”创新显威力

淮南日报 2018-08-08 11:55 大字

与库布其沙漠初见,人们就被敦厚的绿色震撼了。那一丛丛、一簇簇的沙柳、柠条和花棒,给连绵沙丘披上绿衣,抹掉了荒寂与苍凉。无垠黄沙,是它的前世;满目绿洲,是它今朝的容颜。

游客穿行于沙海绿洲之中,宛如零星开放的花朵,给库布其增添几许生机。在穿沙公路两旁,他们不时遇到植树造林的治沙人,正用一个个新奇的技术扮绿沙漠;他们驻足观看,探寻这片广漠中的绿色传奇。

走到一处沙谷,只见亿利集团的两名治沙人员,一人手持1米多长的自制水气枪,在沙地冲出一个深约1米、直径5厘米左右的栽植孔洞;另一人将沙柳苗插入孔中,再用水气枪给苗浇水。

来自江苏、四川等地的游客好奇地看着,还跃跃欲试上手体验。“在城市里种一棵树都要花些时间,而在沙漠里采用这种‘黑科技\’,十几秒就能种下一棵沙柳,太神奇了。”成都游客刘杰秋说。

亿利集团治沙专家张吉树介绍说,若用传统方法,在沙漠挖坑、插条、填土、踩实要四五分钟,用水气法种树就像给沙漠做微创手术一样,提高了效率和成活率,还减少了对沙土的扰动。

张吉树说,这项技术是从治沙人长期的造林实践中提炼和发展的,2011年研发成熟,201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仅库布其沙漠就有150万亩采用该技术治理,如今还被用于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治理项目中。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库布其沙漠,恰如一把弓弦,把黄河拉成“几”字形,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曾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

漫漫治沙路,创新技术是精准治沙的重要推动力。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在地方政府、治沙企业和沙区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沙技术被研发出来。

站在库布其沙漠深处一个名为“那日沙”的地方,稀疏乔木和低矮灌木遮盖了连绵的沙丘。林木间,一根高十多米的标尺立在沙上。标尺上每隔一两米悬挂一个年份标牌,最高点是2009年,向下依次为2012年、2014年、2016年。

“每个标牌都反映了当年的沙丘高度。”张吉树说,治沙人采用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使沙丘高度明显降低,这项技术利用削峰填谷原理,先确定流动沙丘所在地的主风向,然后在迎风坡四分之三的高度以下种植灌木,未造林的坡顶便会被大风逐渐削平,栽植灌木的地方得以固定。

据统计,2009年至今,亿利集团利用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在库布其沙漠种树30多万亩,治理区沙丘高度平均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嗡……”一架无人机在百米开外的沙山完成飞播作业,平稳返航。操作员郝亚峰是亿利集团的技术研究人员,专攻无人机飞播技术。

趁无人机还未降落,他向记者展示了飞播过程:按下遥控器上的“播撒”按钮,无人机装载的种仓出粒口便有种子飞洒而出。每一粒种子的表面都被裹上一层可降解的“包衣”材料,它既让种子更好地固定在沙地里,又能为种子提供营养和水分。

郝亚峰说,无人机能装10公斤树种,飞播一亩只需1分钟,最远飞行距离达3公里,可预先设定航线,使其在空中自主飞行播种,并能紧急避障,“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种树400多亩,比起人工打孔植树,效率大大提高。”

一些成效显著的治沙技术也被沙区农牧民熟练掌握。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亿利集团成片的甘草地满目苍翠、郁郁葱葱。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农民高毛虎与十几名村民锄草、浇水。

“这些甘草都是我带着乡亲们种的,我们采用亿利集团研发的技术,把甘草从竖着种改成横着种,增加治理面积。”高毛虎说。

张吉树介绍说,甘草适合在沙漠里生长,固氮量大,改良沙土的效果很明显,让甘草躺着长,可将一棵甘草的治沙面积由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这项技术已推广到其他沙区,治理面积达220万亩。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7日电)

新闻推荐

逐年调整企业职工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

四川日报讯(记者刘春华)经省政府同意,四川省近日对现行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调整内容包括:被征地农民不再通过一次...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