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抗战时期 国难当头无“暑假”

华西都市报 2018-07-25 03:05 大字

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难日渐深重,官方多次呼吁倡导学生利用暑假,努力为社会服务。四川省立列五中学(今成都列五中学)的一份暑期作业要求收集抗战文献,以此要求学生们关心民族命运了解世界时事。受新潮思想感染,胸怀民族大义的学生们积极响应投身社会,国难当头无暑假。

抗战时期,华北华南等地的27所高校内迁。重庆沙坪坝、昆明下坝、宜宾李庄和成都华西坝都是这些名校的暂避之地,于大后方保留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

在华西坝,华大、金大、金女大、齐大以及燕大形成了联合办学。当时的华西坝大学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爱国运动,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演讲、歌唱和发传单等都是学生们宣传抗战的形式。1939年暑假,由华西坝学生组成的战时服务团想利用假日去外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却遭到当局的反对和阻拦,并禁止大学生以“五大学学生战时服务团”和“五大学学生暑假服务团”的名义活动。

各大高校官方对此回应不一,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吴贻芳站了出来。一开始,吴贻芳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职责,也对学生参与救亡活动有过犹豫。但在一次纪念典礼的演讲上,这位梳着整齐光鲜鬓发,一身素色旗袍的女校长,于全校师生面前终阐明立场。台上的她,沉稳坚定,字字雪亮:

当国家民族需要服务时,吾人能有“我在这里,来差遣我”之态度否?

当金陵女子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内心欢呼时,校长又补充了一句:“但我只同意我校的学生下乡活动,没法代表其他学校。”其他学校见金女大表明态度后,也逐渐默许学生们的行为。不可挡的救亡之势,不可违的强烈民意,逐渐压制住了阻拦和反对的声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

新闻推荐

8月15日征集截止 快来报送作品

本报讯(记者兰楠)根据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的通知》要求,省依...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