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不怕被“暗访”是底气更是态度

四川日报 2018-06-19 05:55 大字

□本报评论员王付永

暗访,一脚下去往往能踩出一些背后的“故事”。

按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四川省在本月开展脱贫攻坚综合暗访工作。暗访范围覆盖秦巴山区、高原藏区和乌蒙山区三大片区(含大小凉山彝区)内78个贫困县和片区外9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消息一出,也许有人开始坐立不安了。不发文件,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如此阵仗还是有不少威慑力。其实暗访也就是一种调查方法,对待暗访,要有正确的态度。怕被暗访是常情,但做到不怕暗访应是常态。

不怕暗访,就得要有不怕暗访的“底气”。底气不会凭空而来,也不是靠临时抱佛脚“抱”出来的。功夫在平时,才是为官“底色”,也是涵养不怕暗访的底气。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得半点懈怠和疏忽,对于扶贫干部来说,如果常思为官之责,常想群众之想,始终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终,把脱贫工作做实抓细,面对突如其来的暗访,又何忧之有?同样是面对暗访,有的人泰然处之,有的人焦虑不安,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有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底气,后者心里有“鬼”,又岂有不怕别人“敲门”的道理。

不怕暗访,更是态度。暗访的目的是为了查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敢于正视问题,直面问题、有闻过则喜、闻善则拜的雅量,不但不怕“暗访”,反而期盼暗访,让监管部门帮着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并在监督和督促中改进和推进工作,何乐而不为?对待暗访,以工作和大局为重的人,才会坦荡荡;以个人和局部利益为中心的人难免会常戚戚。进而言之,暗访也是对干部的一种保护。

有人认为,暗访说明上级对下级不信任,恐会伤感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乃千年古训,但这并不等于说在用人问题上一用了之,信任干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暗访和明察不同,暗访采用的是“自选动作”,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往往更能看到实情、听到实话,得来的信息可信度更高。有些问题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才会看得更清楚,常规程序的调查研究,不排除有一些问题会被掩盖,被缩小。很多时候,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正是通过暗访这种监督形式才被发现的,以此能及时对干部进行提醒和劝诫,使其少犯或不犯错误。

新闻推荐

30年心血“浇灌”科技之花科技助推玉米增产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王萍30年来,郑祖平倾注大量心血“浇灌”玉米产业,他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科技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将科技成果转化...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