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母亲学习普通话

滁州日报 2018-06-12 08:25 大字

[摘要] 母亲学习普通话

□作者:刘传福

母亲六十多岁了,以前经常在视频里和外侄女用普通话聊天,引得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不过,她对普通话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的确让我们佩服。

外侄女出生后就由母亲一手带到三岁,在母亲的引导下说得一口地地道道的四川方言。后来,外侄女离开母亲去了外地,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她,如今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吐字非常清楚。

早在几年前,聊天的时候,母亲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外侄女一脸的懵懂,表示“听不懂”。母亲不停说来说去,意在反反复复,想让人明白其中的意思,最后,外侄女干脆来一句:“外婆,我真的听不懂,请说普通话。”母亲显得一脸无奈,愧意顿生。要不是妹妹偶尔在一旁翻译,整过聊天过程也许就是母亲同一句话的反反复复。

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从来都没上过学,让她说普通话真是难为了她。母亲在她们七姊妹中排二,几十年前,除了较小的两个妹妹和弟弟小学毕业外,其他都没上过学堂,母亲便是其中的一员。一直以来,母亲对有文化的人羡慕不已,哪怕是我们还在念小学的女儿。偶尔,女儿在全家人面前随便展露两手朗诵或演讲,都会赢得母亲不停的巴巴掌。

为了和外侄女很好的聊天,母亲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普通话,虔诚得如一个小学生。母亲不懂拼音,学习普通话只有一句一句地说,所以她要说什么,便让女儿教说什么,直到念得清楚,别人能懂为止。

“外婆想你得很,你想外婆不?”母亲说一句,女儿就用普通话跟着说一句,然后母亲再比对着反复练习。母亲没有语感,就算比对着说,也难免走音跑调。纵然如此,母亲仍旧在女儿的反复纠正下,一字一句地认真练习,大有“不到黄河心不甘”的意思。

一天学会一句普通话,成为了母亲的“必修课”。每天趁着女儿放学回家,母亲便迫不及待地端来凳子和女儿坐在一起,认真地开始了她的学习。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亲渐渐有了一定的语感,对一些方言太重的词语的发音也逐渐好了起来,看着她的进步,我们不禁为她高兴并给予鼓励。还真别说,母亲真的上瘾了,从一天学会一句主动增加到了一天学会两句。

记得去年的冬天,母亲患了一场严重的感冒,打针吃药都没康复,最后还进了医院输液。纵然在医院里,哪怕声音沙哑,母亲仍旧不停地小声练习,当时医院里的护士还以为母亲头脑有问题,但是知道母亲是练习普通话的时候,她们全部都笑了,母亲也笑了。

“现在可以聊天了,这普通话也让人听得懂了。”就在母亲出院那天,扶着她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本正经地告诉她。她看看我,总觉得半信半疑,我又一次重复刚才说过的话语,给她加油鼓劲。

当天晚上,母亲打开微信,又和外侄女聊起天来,我们在旁边听着她们的对话。

“外婆,你什么时候学会了普通话?”“刚跟(给)你姐姐学的。”聊天现场,母亲将“给”字念成了“跟”,女儿马上打断,现场给予了纠正。一场聊天,虽然多次被打断,但是不用翻译,外侄女已经听懂母亲说的话了。

为了让母亲获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家里开启了普通话交流模式,为母亲创造一个真实的语境。

只要肯学,没有什么不可能。经过一年多的练习和实践,母亲的普通话虽然离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总让人听得懂了,也不像当初那样别扭了。

“外婆的普通话怎么样?”“好,外婆真厉害。”如今,每次和外侄女聊天完毕,母亲总是会臭美一下,沉浸在一种幸福的自信里。而我们,总会在这个时候,送给母亲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新闻推荐

工业互联网“数造”四川新机遇

看点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