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千禧宝宝18年前扎堆出生 让高考人数创8年来新高

西昌都市报 2018-06-07 09:46 大字

图片据网络

8

让高考人数创年来新高

18

年前扎堆出生

千禧宝宝

6月7日、8日,又一批孩子将步入高考考场,迎接人生大考。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大多是在2000年出生,这也意味着,“00后”将正式走上高考舞台,成为高考“主力军”。

记者采访了部分“00后”和他们的家长、老师,发现面对高考,“00后”显得比“80”后、“90后”后更加淡定从容,面对人生未来的选择,他们有压力,也有坚持和勇气。

据统计,今年全国共有975万名高考考生,人数创下近8年高考新高,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人。作为一个生育高峰年,千禧宝宝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大都在风口浪尖。

2000年是公元元年之后的第二个千年交替,加之此年又恰逢中国的农历龙年,很多育龄夫妇为了图“吉利”,都刻意选择在这一年生下宝宝。据国家卫计委资料,2000年,我国新生儿总数为1771万人,此后15年里,新生儿人数都未超过这一年,直到2016年开放全面二胎政策,这一数据才被打破。正因为如此,这一年出生的孩子上幼儿园、小升初、初升高的竞争都异常激烈。

今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达到62万人,在高职单招等提前录取后,仍有53.3万人参加普通高考;全省21个市州的175个县市区,共设立348个考点、18048个考场,有8万多名考务工作人员,各项备考工作已全部就绪。

坚持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

今日高考,和大家分享4位学者、作家的高考故事,愿天下学子,无论考试的结果最终如何,都依然坚信:前方的道路是美好的,只要你愿意去努力,去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和渴望,未来就在你的前方。

学者蔡曙山:高考是选拔人才公平、有效、理想的制度

1978年的秋天,我从贵州省独山县一个边远的小镇上司镇出发到县里参加当年的高考——“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高考。两个月后,我以当年全省文科名列前茅的成绩被贵州大学哲学系录取。后来,我又相继被录取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始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学业完成后,我曾经在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做规划管理的工作。2000年,我进入清华大学工作,历任清华大学文科处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在国际上担任多种重要学术职务。

回想起来,我的丰富多彩人生是从1977年的那个秋天开始的。在一个有近1500年科举考试历史的中国,尽管高考也有某些弊端,但我认为,它仍然是中国人才选拔最公平、最有效、甚至是最理想的制度。“文革”中关闭大学,废除高考,多少人才被埋没,“白卷先生”却横行天下。1977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力排众议,恢复高考,重开大学。可以说,没有当年的高考,不会有我现在的人生。没有当年延续至今的高考,不会有今天在各个岗位上引领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科学家和学者,不会有今天在各行各业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千千万万的领导者和普通劳动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祝全国参加高考的青年同学们取得好成绩,收获自己的人生理想,开始自己的灿烂人生!

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真正的学习是在没有考试之后开始的

如今高考作为应试教育的终极环节备受质疑,而在高考刚恢复的那些年人们还来不及考虑它的弊端,它像寒冬里的阳光一样珍贵又脆弱。我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没有高考,或者我在高考时没有那么幸运地考出好成绩,我的人生肯定会大大不同。在高考之后我又经历了许多考试,和高考一样都顺利过关。我和那些非常适合应试教育体制的人一样,凡事只要是用考试来解决,我通常都应付裕如。然而有一天你会发现,如同走出森林来到草原上,世界无比宽广,分分秒秒都有新的问题、新的选择、新的难题,却不再有简单的试卷。对我来说,真正的学习是在没有考试之后开始的,那才是难关连着难关。祝愿今年参加高考的年轻朋友一切顺利,无论如何,有试卷可写的日子还是轻松的、明丽的、快乐的。

作家、学者史杰鹏:我宁愿做高考的噩梦

我是个不擅长考试的人,一临场就紧张。所以,高考对我来说如同噩梦,因为在那段时间,几乎每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但中午在家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等到醒来,才发现要误了考试,骑着自行车猛往考场蹬。有两个中午都是如此,有两门考试,我都迟到了十几分钟。如果我的精神压力小一点,天性粗糙一点,可能会考到更理想的学校。

至今有时候,我都会梦见高考,拿到试卷后,无一例外是惊慌失措,因为发现一题都不会。

有很多朋友说,他们也经常做高考的噩梦。甚至我的导师李家浩先生,有一次告诉我,他也曾被梦中的考试吓得魂飞魄散,感觉考不取研究生,要回去当工人。看来,考试噩梦是现代多数人的体验。原始人是不会有的,但原始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秩序的丛林环境,他们肯定经常梦见被动物捕杀,或者被别的部落猎头。这么看来,我宁愿做高考的噩梦。

作家韩松落:借助高考我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新世界

我的母亲,是66届高中毕业生,她们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和很多人一起,进入了一种离奇的命运。而我有幸生在有高考的年代,借助高考,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新世界。这一步的确很小,但对一个小城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它像一个剪刀,剪刀开口处的一毫米,却是剪刀口的一公里。不过,所有的机遇,都并不是一个带着飒飒电光从天而降的飞碟,也不是突然间的传奇性际遇,转折点就是日常生活,就是当下,潜伏在每一刻,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里,你一定要尽量在年轻的时候,就为它的倒来做好准备,不要放弃迎接它到来的全部努力,全部希望。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四川造”SUV阵营再迎两员虎将

□本报记者鞠艺赵泽宇从一汽丰田把国产普拉多的地方选在成都以来,四川就成为了全国SUV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地方。除了普...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