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6-07 05:54 大字

四川人社大力推进“一号工程”

□本报记者 廖晶莹

2017年5月,省人社厅明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社工作的“一号工程”就是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头等大事就是开展“互联网+人社”信息化建设,这是推动全省各项人社工作的总纲和统揽。通过“服务平台标准化、服务基础信息化、服务机制协同化、服务行为专业化”建设,推动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真正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一号工程”推进得如何?各市州取得了哪些成绩?5月30日至31日,全省人社系统建设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现场推进会在成都、乐山、雅安分段召开。此次会议从不同层级、不同角度、不同业务领域展示了一年来各地推进系统“一号工程”取得的明显成效,重点推介了三地经验做法,并就下步工作明确了方向。

服务提升办事快捷

推进会期间,与会人员调研了成都、乐山、雅安等11个人社基层平台和经办窗口,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省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会议上,还重点推介了成都、乐山、雅安三地的经验做法

其中,成都市以开放共享平台为抓手,推进互联网时代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综合柜员制,推动75项业务下延乡镇(街道)、村(社区),构建起“15分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格局。乐山市以“城市10分钟+农村30分钟”及电子地图的服务理念推进基层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全省就业创业信息系统试点任务,稳步推进综合柜员制,深入开展“微笑人社”活动,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雅安市围绕“城市10分钟、乡村5公里”服务圈,与银行深度合作创新建设社银一体化公共服务网点,夯实信息化基础,实现“全市通办”47项,“一卡通办”50项,“智慧人社、温馨服务”形象得到有力彰显。

四川人社“一号工程”推行一年来,人社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信息化支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省集中的业务系统由一年前的5个增长到现在的10个,线上服务渠道有效拓展,越来越多的人社服务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以前需要跑实体大厅才能办的参保缴费、证明打印等诸多服务,现在不少地区都实现了群众在网上、手机上、一体机上自助办理。

服务协同能力持续改善。各类办事流程得到有效优化,办事时限得到大幅缩减,全省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人社服务事项普遍达90%以上,70%以上的市州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主动公布了“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主动承诺“一次办”。“综合柜员制”试点取得重大进展,13个市本级和56个县市区实施了综合柜员制,60%以上的社保经办服务实现上线运行,群众办事只需“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就可把事办成。

基层平台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民族地区平台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地区服务下沉事项成倍增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近办”。

服务行为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规模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政风行风第三方测评4大指数平均同比提高3.5分。短短一年,人社公共服务的持续改善,带动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等业务工作的科学发展,引领推动了人社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号工程”再上征程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四川人社将围绕“群众满意”的目标,沿“四化”建设路径,凝神聚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带动“一号工程”有全面跃升。

加快推进“一次办”。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9个试点省市之一,四川今年将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将积极推进对接平台建设,加快人社政务服务事项上线运行,如期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

加快推进“网上办”。按照国务院提出的 “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到2019年底,使网上可办的省级、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分别不低于90%和70%”要求,坚持“应上尽上”,把能够上网的服务事项全部搬到网上、手机上,推动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变革。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保障卡发卡进度,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努力实现“一卡通办”。

加快推进“就近办”。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网点,按照“应下尽下”的原则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就近就地办事。

加快推进“马上办”。把全省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落到实处,大力加强窗口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水平。

新闻推荐

今天偏热明天凉爽 出门最好带把伞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今明两日,四川53.3万名考生将满怀希望走进考场,为青春和梦想奋力一搏。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高...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