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活化学生大变化 ——来自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的德育报告
■杨昌明贾启龙杨骁
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每逢周一,在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的操场上都可以看到学生“行四礼”活动:行“尊师礼”——鞠躬说“老师好!”;行“感恩礼”——以手捧哈达、羌红的形式弯腰致谢“爸爸妈妈辛苦了!”;行“同学礼”——以握手的形式说“同学好!”;行“谦让礼”——随着倾身,右手一字摆开说“你先请!”这是威师校开展“德育生活化”,把德育落实落细落小到一举一动的具体化和一言一行的细节化,在生活与实践的沃土中,让道德教育、品格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占地70亩的威师校,因为有了学生参与打扫,卫生死角荡然无存,营造了“劳动光荣”氛围;校园公共场所,因为有了学生的“伸伸手,校园洁净我更美”,地上难见一片纸屑,培养了“公民道德”意识;校园里见到老师或年长者,因为有了学生的“弯弯腰,尊敬师长要记牢”,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点头或鞠躬亲切地喊“老师好”;教室、寝室因为有了学生的物品定位、有序排列、干净整齐,培养了“主人翁”精神;经典诵读,因为有了学生的耳濡目染,中华传统美德入脑入心,熏陶了见贤思齐比学赶帮……德育生活化,学生大变化。随着吃饭掐位、打架、喝酒、叫外卖等不良现象的减少,是好的多了:文明多了,和谐多了,励志多了,能力多了……优多劣少的背后是学校三年来“德育生活化”的不懈实践和探索的结果。该校校长顺定强笑着说:“问题学生少起来,学校德育多补‘钙\’。‘德育生活化\’的目的是培养生活之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增强‘生活力\’。只有以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为三大经度,以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三大纬度,在知行合一中扎实开展养成训练,广大学生才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融于阿坝大我之中,实现追梦到圆梦的自我净化过程。”
教育形式日常化,让学生在生根发芽的“真善美”中学会内省自律
“父母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提出了收回两部手机中的一部。拉扯之间,孩子不但不给,还想打父母!”。三年前发生的一幕,让该校领导陷入久久的深思:在建设诚信威师、魅力威师、品牌威师、品位威师、绿色环保威师“五个威师”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不喜前程、不喜上学、不喜说教,喜欢活动、喜欢创新的现状,打开优良之窗,关上不良之门,实现技能与职能齐头并进?让“真善美现象”从一片“好风景”升华为全校的好风尚?
抓好一条主线、实施五大工程、做好四个引领、建立三大体系的学校团学工作“1543”工程,坚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细微处着力,以积沙成塔、垒石成峰的毅力,用“德育生活化”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充满活力的“操作系统”,使学校德育工作的触角更加扎实延伸到位,从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级到全体教职员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做到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做,德育天天讲,德育人人管,系统构建了具有中职德育特色的德育课程和实践体系,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达到“学生日用而不觉”的程度。
力量在凝聚,在迸发;学生,在重塑,在变化。
黄耀富同学的爱护卫生在日常中养成。“以前我看见垃圾都不管,就当没看见,现在我学会了主动捡垃圾。”这都受益于“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校风。他说道:“今天我需要的不是对他人行为进行评判、指点,而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与约束,与其一味苛求别人,不如抓紧时间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
德乾旺姆同学的努力学习在课堂中生成。手执名篇佳作,与古人交、与名人交、与挚友交的经典诵读,将好好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我努力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与认可,我努力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我的未来在自己的手上。我不需要什么一鸣惊人,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优秀,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行了。我不用去和任何人比较,当每一天都能战胜自己的惰性,就离自己的梦想不远了。”
夏加木初同学的落落大方在实践中练成。“我要感谢校团委,教会了我如何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也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每次去检查校园舞会的时候,从失误中来提高自己。我也要感谢校艺术团,锻炼了我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表情,让我不再怯于上台。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就会进步多少呢!”
细节“炼“行为,管理“炼”意识,诵读“炼”精神,一个个文明细胞不断激活着“德育生活化”的热潮,源源不断的“真善美”犹如心灵的泉水,滋润着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威师校园构成一幅自律、自强的群体像,开出金灿灿的文明之花。
教育载体多样化,让学生在深入人心的“真善美”中学会担当责任
在威师校园内,每天都可以看见校风纠察队、校园文明劝导队的身影,所有的“管理员”都由学生组成,当好每天角色、过好每天生活、自主处理每天违纪事件。 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效才会凸现。校风纠察队、校园文明劝导队注重让学生真正亲历到事情中来,习惯养成日日训、时时训,“德育生活化”把教育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由“他律”变为“自律”,强化德育过程的情感体验。
顺怡同学有着执著的经历——从参与维持食堂秩序初的不知所措到细心加耐心的劝说再到秩序井然,她明白原来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口才也练好了,有可能在工作的时候,会很累很累,但至少比玩一天好多了,现在累,长大了你才会轻松很多。
周恩剑同学有着勇敢的经历——执勤时发现同学们身上存在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就餐结束后不收拾餐具,喊外卖等陋习。上前制止,个别同学不但不理会,有时候还挨骂。类似情况多了,他想的是不能白委屈、白难过,一定要从这些为难时刻中压榨出一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营养物。“德育生活化”把向上向善的标尺树起来了,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了,把内省自律的风气带起来了,在他逐步走向勇敢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逐步走向了文明。
杨青卓玛同学有着珍惜的经历——去特殊学校做志愿活动给了她深深的触动。智商有缺陷、手腿不方便的残疾人倘能用坚强和努力面对人生,身体健全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她说:“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所谓的从头来过,所以我要珍惜时间,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涯,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有时和我擦肩而过的人,也许一辈子就只能见一面,珍惜身边的一切机会助人为乐,别等到最后为自己留下遗憾。”
达远强同学有着欣慰的经历——每次在填写执勤问题表的时候,看到缺点一次比一次写得少,优点一次比一次写得多的时候,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美德清风扑面,好人好事“扎堆”。这样的勇敢、这样的执著、这样的欣慰、这样的珍惜在威师校一再化无形为有形、积小胜为大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人知人晓转化为人信人守。校风纠察队、校园文明劝导队用持之以恒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维护并延续着威师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育评价趣味化,让学生在遍地开花的“真善美”中感悟生命价值
学生有可能拿不到奖学金,有可能得不了“三好生”,但不一定拿不了“学习成绩进步奖”“励志之星”“优秀内务寝室”…… 既表彰优秀学生,又不忽略进步、自律的学生。在威师,学校推出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的思想引领评价体系、职业素养评论体系,让学生感受更多的不是压力,而是激励。
三年以来,学校隆重表彰的优秀学生、年度奖学金、学习成绩进步奖学生等不同形式、不同身份的“真善美”不断涌现,好在哪里、良在何处,通过分享一个个“平民”英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优秀事迹,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看到变化、感到满意,引导他们把对榜样的敬佩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从而培养了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生活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王帮文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道。告别陋习,重塑自我。从昨日的喝酒、抽烟、不爱学习等等“差评”到今日的经常受到“点赞”,他发现自己一天天在向优秀靠进。父母不担心中,有他的孝顺;老师不难过中,有他的好学;校园变美丽中,有他的不怕脏不怕累……“照这样下去,我的未来更加令人憧憬”。
“德育生活化”促进了娃娃们的社会化发展!——上学期间,父母定期可以收听到娃娃问安、问好的电话、短信,告诉“阿爸阿妈,你们可能有些担心,出门在外的我不能照顾好自己,我想和你说,我已经长大了,在学校,我很开心。”放假回来同样让父母高兴:儿子(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回家,和父母难得说上几句话,不是耍手机,就是打游戏,现在则是有说有笑地和父母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还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了,感觉他(她)懂事了,知道自己的目标了。
“德育生活化”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拥珍同学参加了今年中央电视台2月26日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优美的舞姿搏得观众的阵阵欢呼。她把这受益于必须参加学校师范生技能训练“七个一工程”(写一手好文章、画一手好画、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练一幅好嗓子、有一身好舞姿、弹一手好琴)的实施和历练;宗尕降初同学在《民族》《西藏诗歌》《贡嘎山》《香格里拉》《格桑花》等刊物上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他把这受益于参加嘉玛社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的沉淀。
绚丽的舞蹈踏出青春的节拍,形象的文字写出青春的热情。艺术团、嘉玛社、文学社、书画社、羌绣社、记者站、青年志愿社等社团广泛开展的特色教育,不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培养了学生更加完善和健康的人格,让他们更加自信、乐观、阳光。
德泽心根,绽放青春。喜看威师,一批批合格人才,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学校2016年被省文明委命名为“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2017年又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校园”。在全州目标考核中,2015年获三等奖、2016年获二等奖、2017年获一等奖,可谓“三年三大步”。校团委连续两年在团州委差异化考核中获一等奖,2016年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命名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青年志愿服务社被四川省青联授予“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队”,充分展示了学生立志成才的优秀成绩。“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放心!”实施“德育生活化”的三年是威师校变化最快的三年,招生人数从2015年的300多人增加到2017年的 947人,成为全州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中职学校。
新闻推荐
互联网+医疗服务 看病拿药不再久等 科伦公司自主研发智能化售药系统通过国家专利认证
本报讯(肖楚凡)近日,由四川科伦智慧药房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科伦智慧药房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目前,该公司的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