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木版水印传人魏立中:传统技艺应该“纯一点”“慢一点”

四川日报 2018-04-27 06:37 大字

□本报记者余如波

木版水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魏立中最近有些忙。近日,“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走进四川大学美术馆,展出十竹斋复刻的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大英博物馆藏《金刚经》,以及魏立中原创的木版水印《二十四节气》等作品。魏立中还现场教观众制作简单的木版水印作品。

“半路出家”投身木版水印,魏立中已将差不多30年光阴用在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上。“木版水印技艺复杂,学习过程艰苦,但我还是更希望纯一点、慢一点,这样才可能产生精品乃至艺术品。”

复刻《富春山居图》,雕刻1000多块木版

走进四川大学美术馆展厅,展墙上齐刷刷的一组木版水印《二十四节气》吸引不少观众眼球。《春分》一图,鱼儿缓缓从水中游过,水面上的桃花正在怒放;《夏至》一图,一只青蛙蛰伏在饱满的稻穗下引颈而鸣;《秋分》一图,一只小鸟站在枝头小憩,似乎感受到秋意将至……每件作品均配上短小的诗文,散发出浓郁的古典韵味。

除了画面中的动物偶尔用淡彩点缀,《二十四节气》整体都如同白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均以印刷的方式制作而成。魏立中说,木版水印包括分版、勾描、选版上样、雕刻、着色、印刷等步骤,以笔、刀、刷子、靶子、国画颜料、水等为工具,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让作品展现原作的笔墨韵味和“画性”。

为此,木版水印的每一个步骤都大有讲究,其中第一步“分版”尤为关键。魏立中介绍,分版是根据木版水印的需要,将复杂的画面分解开来,将一个个局部移植到很薄的雁皮纸上。“一种颜色需要一块版,遇上大型的复杂的画,几十种颜色是很常见的情况。”雕刻的过程同样不简单,无论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雕版的时候手都不能抖。“哪怕是最后一条线,只要刻错了就要重来。”

魏立中目前已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复刻出唐代王玠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富春山居图》《十竹斋笺谱》等传世古籍、书画风采。其中,《富春山居图》历时4年,雕刻了1000多块木版;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本印制于公元868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

传承,才是传统技艺的无价之宝

其实,魏立中1990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时,主修专业是绘画。他至今还记得初见木版水印时的震撼。“跟所有人一样,不信眼前的画作是印刷出来的。原作的笔墨意趣被逼真还原,连水墨在宣纸中千变万化的晕染效果也纤毫毕现。”

“就像看到一个美丽姑娘,一下爱上了。”魏立中很快结识了杭州木版水印大师“陈一刀”陈品超,后者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便收为关门弟子。木版水印每道工序全凭手上功夫,由师傅带徒弟一代代口传身授。“学勾描天天练习线条笔力,学刻版手上要磨出老茧,学水印必须先从基本功练起,每天要刷几百张小画片。”

后来,陈品超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刀具传给魏立中,其中不少一直使用至今。曾在学校水印工厂工作的张根源,看到了魏立中的木版水印作品后,把自己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所有的工作笔记都送给他。这让魏立中觉得,传承,才是这门技艺真正的无价之宝。

杭州历史上曾有著名水印工坊“十竹斋”,其“饾版拱花”套印技术将木版水印技艺推向极致,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却逐渐销声匿迹。2001年,魏立中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聘请原水印工厂的十几位专家传授技艺、恢复品牌。他十分重视青少年群体中传承,为此在中国美术学院设立奖学金,走进国家图书馆和各地大中小学开设木版水印选修课。“希望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关注,让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新闻推荐

“猪坚强”为何“跌跌不休” 从猪肉价格猛变看农产品如何走出“涨跌怪圈”

一头猪从赚600元到赔300元,一头仔猪价格仅为两年前的四分之一,价格跌得“一天三个价”……从今年春节直至今天,“跌跌不休”的生猪价格越来越让养猪大户“摸不着头脑”。面对越来越没规律的“猪...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