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课外培训
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麓山校区2017级5班胡诗晨
不知不觉中,课外培训已成为当今学生不可缺少的事了,千千万万的学生一般都接受过培训班或衔接班的洗礼。我是从小学三年级暑假开始学的,一直坚持到现在。印象最深刻的,就属2017年暑假的小升初衔接班了。
我本想在暑假好好休息一下,与同学们找机会聚聚。但从小学到初中,有质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衔接过程,许多培训学校借机办起各式各样的衔接班,许多同学都去学了。受此驱使,爸妈要求我当然也得去学。
衔接班常有的模式是: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语文和数学,一直上到下午6点。大半天都浸在课堂中,做各式的题,写各样的笔记,基本与愉快的暑期生活隔绝了,差不多可以用“恼人”来形容这些课了。
起初只有10天课,想想熬一下就过去了。但在第10天的家长会上,老师说,还有,6天课可以上。本觉得快学完而逐渐愉悦的心情,随着这个消息,“嗖”地不见了。
装卷子的文件袋越发“胖”了,装书的包也是如此。看着这些成堆的卷子和资料,我默默地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小升初都这样了,以后怎么办呀?”
说真的,衔接班就这样在卷子中结束了。回想起来,还是有点用处的,到初中后,入学考试的成绩要好看一些,学起来也轻松了一点。想起那16天的卷子和努力,也不算白费工夫呀!
身边总有几个朋友上的培训班、兴趣班很多,谈起来,感觉一天24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全都在上课。听着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震惊,自己也不自觉陷入其中。有劳也有逸啊,这样持续下去吃得消吗?难道不应该让少年的我们有时间解放一下吗?
故称之为“疯狂”培训,适矣!其实,根本不需要如此“疯狂”的学习,只要用心去学了,认真去学了,学进脑海里了,学好就没有什么难的了。
想到这里,耳边仿佛传来了《童年》的歌声:“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指导老师伍飒杉)
新闻推荐
▲孙儒僩(左)与艺术家常沙娜在莫高窟前追忆敦煌往事(2017年8月22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张玉洁摄□新华社记者张玉洁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93年的沧桑岁月,在孙儒僩身上似乎没有...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