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思考
□于晨曦
农业农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作为国家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以来备受瞩目。2018年中央1号文件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开拓投融资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金融机构应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这是新时代打造乡村振兴持久动力的根本之策。
农村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8亿多人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城市金融,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发展中最薄弱的领域和环节,主要表现在——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考量,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仅剩下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中,邮政储蓄银行只开展存、汇、结算等简单业务,信贷业务量很小,大量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村信用社虽然提供了涵盖存贷结算等在内的金融服务,然而受制于小规模和制度约束等因素,可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远少于城市,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
农村金融经营成本较高。农村人口呈现散居化、空心化和老龄化,物理渠道联通比较困难,金融服务面临着成本高、风险大、环境差等一系列难题。以四川农信为例,物理网点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村社,网店数占全省银行业总数的45%;在没有条件设立固定营业网点的边远地区,农信社还灵活采取流动服务车、“马背银行”“背包银行”等多种形式,开展定时定点流动服务,为提供金融供给付出了极高的成本。此外,农业是风险产业,涉农贷款由于缺乏相应的担保约束机制,不良贷款率也高于普通贷款。
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青壮年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口纷纷流向城市,导致对农村金融创新的需求层次不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部分员工对金融业新产品、新服务的敏感度不高,缺乏研究新产品、新业务模式的动力。
勇担新时代乡村金融振兴的新使命
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新时代的农村金融,必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针对性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新体系。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就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农村深化改革,着力服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入现代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保险体系,采取市场化手段,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设计。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新思路,参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
助力乡村生态宜居。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服务乡村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湿地、天然林。支持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金融的要素配置机制,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服务于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业。
助力乡村乡风文明。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融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引导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要积极挖掘、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有实力有情怀的农村文化创意企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的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要积极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机构一道,引入社会力量,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助力乡村治理有效。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民群众的朋友,是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引荐金融机构的规则意识,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农村金融从业人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
助力乡村生活富裕。农村金融机构要切实担负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制定乡村就业创业促进金融行动计划,通过支持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通过实施“资本下乡”引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多年外出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管理经验,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信任关系,给予资金支持,可降低经营成本、道德风险,实现企业与农村社区的高度融合。
(作者系省农信社副主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瑞莉)3月26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2017年度企业年报截止日为6月30日。市工商局提示,按时准确填报年报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也是企业积累信用的一种方式,逾期或者信息不实,将受到信用惩戒...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