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酸鼻子”,做“朗读者” ——读罗大佺《童年的酸鼻子树》
周俊根
罗大佺是四川人,我是江苏人。虽然相距很远,虽然至今未曾谋面,但我们早已成为相知的朋友。
认识罗大佺缘于他的回忆性散文《童年的酸鼻子树》。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2012年6月9日的《人民日报》。乡下老家的酸鼻子树是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酸鼻子树,介绍了“酸鼻子”的形象、口味,作者童年吃酸鼻子的趣事,以及作者第一次学会用劳动挣钱的事。“酸鼻子树,把童年的情绪与记忆挂在树梢。”文章结尾照应标题,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升华了文章主旨。
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其文笔流畅,情感质朴,溢满生活气息,更因作者对童年的怀想,对故土的眷恋,激发我情感的共鸣。于是,我写下简短的点评,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了我所兼职的一家教辅杂志。经我点评的文章再次发表后,好评如潮,并被多家教辅图书所转载。
或许是“因为一篇文,爱上一个人”的缘故,之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百度里搜寻罗大佺的名字,以求能读到他更多优美的文字。罗大佺的散文多以童年的记忆、故园的温情、成长的滋味、家乡的美景为素材,无论是抒发乡土情绪的纪实小品,还是回忆童年往事的叙述文章,字里行间都跳跃着作者的情感火花,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久久回味。
罗大佺的乡土儿童文学作品,充盈着四川特有的浓郁乡土气息,真实地抒写出他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忏悔的水冬瓜梨》是一篇充满真情的文章,“水冬瓜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透过“水冬瓜梨”,我们认识了纯朴善良的拐叔,也认识了一群活泼淘气的乡下孩子,更领略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风情。文章结尾情真意切,读后催人泪下。
“童年,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而最难忘的,莫过于放牛的日子。”读罢《放牛的日子》,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牛儿在田塍上、草坪里“噗呲噗呲”啃青草,放牛的少年拿着本书在牛背上静静地阅读,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罗大佺说,就在这种舒舒服服的阅读中,他背熟了许多课文,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乡土风情与浓浓的书香气息完美融合,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我关注罗大佺,罗大佺随后也“关注”上了我。看到我荐评再次发表的《童年的酸鼻子树》后,他便向杂志社找到我的联系方式。电话中,他向我这位“知音”表示感谢,感谢我让他的作品与更多的读者见面。电话中,我们还交流了许多,关于文学,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记忆。
后来,罗大佺给我寄来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捧读之后,我对罗大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在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长大,饱尝了人世的艰辛与坎坷,酷爱文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用不断变成铅字的作品步入文学的殿堂,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这本书中,罗大佺以自己的故乡和人生旅途际遇为着墨点,为读者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读后让人领略了作者对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炽热的情怀和纯情的寄托。
近两三年来,罗大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我不时地总能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语文报》《四川文学》,以及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杂志中,读到他的新作。《在连环画里回味童年》勾起了我对连环画和童年的回忆;《拾稻穗的岁月》《童谣里面童趣多》让我感受到童年不可复制,时光不会倒流,但那苦中寻乐的日子,民间文化的营养,却滋润人的一生;《母亲的泪花》《父亲的棕榈树》让我仿佛看到了大佺勤劳慈祥的母亲和憨厚朴实的父亲,他的笔耕不辍、坚守乡土文学,与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瓦屋雪景》《燕子岩》《家乡的牟河》引领我走进美丽的四川山村;《对一所乡村小学的怀念》《桑葚红了的时候》让我走进了大佺童年的世界……
由莫言题写书名的罗大佺的新书《童年的酸鼻子树》出版了,得此消息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真想走进瓦屋山深处,尝一尝美妙的“酸鼻子”,手捧罗大佺的新书,好好地做一回“朗读者”。
新闻推荐
四川省2018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彭清华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尹力讲话
四川日报讯(四川日报记者张守帅胡彦殊朱雪黎)3月30日上午,四川省2018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并宣布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讲话。开工活动前,彭清华、尹力听取...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