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无影灯下的守护神

雅安日报 2018-03-25 08:14 大字

2版 工作中的周述芝.jpg

工作中的周述芝

手术前,早早做好准备工作;手术时,守护在患者身旁;手术后,轻声呼唤,等患者复苏,伴患者康复。

手术室里,长长走廊上,留下她忙碌的身影……

她是2017年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周述芝。

初次见到周述芝,1.6米左右的个子,穿着浅绿色手术服,看起来很干练。翻开她的履历,能看到一个个荣誉———巾帼建功标兵、先进工作者。

钻业务

医术精湛受赞誉

当记者采访周述芝时,她已经连续工作了9个小时,然而她却说,她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医生该做的工作。

在常人眼里,麻醉医生就是“打一针,睡一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是那样简单。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周述芝深知麻醉科工作的风险,每一项细微的工作都关系到病人手术的成败。无论手术病人的病情轻与重、手术大与小、年龄高与低,她都要亲自访视,仔细判断病人能否承受手术的创伤、失血和麻醉药品在体内对生理的干扰。

严冬的一天晚上,她接到科室电话,一名生命垂危患者,将进行紧急手术,20分钟内需要制定出麻醉方案。

时间就是生命。

周述芝从沙发上胡乱抓起一件衣服往身上一披,拉开门就往楼下跑。进了医生办公室,周述芝才觉得脚上凉飕飕的,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穿的竟然是拖鞋。

查阅病史,讨论病情、分析病例……10分钟不到,针对患者体质、病情等情况,为患者量身制定的麻醉方案“出炉”。

这时手术患者来到了手术室,周述芝穿戴好“装备”,匆忙地走进手术室。

无影灯下,周述芝目光如炬,配药、穿刺……每个细节精益求精,行云流水、忙而不乱的动作让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零距离感受到专业二字的含金量。

数小时后,患者安全推出手术室时,周述芝紧张的心才平复下来,直接躺在医生值班室睡觉了。

“我经历过最长的手术时间是13小时。”周述芝说,注射、插管、监测、停药、拔管,一系列动作娴熟有序,患者手术麻醉处于相对平稳期,在助手的接替下,她用10分钟时间解决完午餐后,又重新走进手术室。待病人苏醒后,她又开始和病人沟通,以确保病人没有麻醉并发症。

对于病人的心理状况,周述芝摸得很透,常用温馨的关怀消除病人的疑虑,还常常与病人聊家常。

同行评价说:“她曾经长期住在医院的值班室,只要有手术,24小时随叫随到,被大家赞为‘永不知道疲倦的人\’。”

同事评价说:“她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望理解

麻醉学科很重要

而今,周述芝已经在麻醉岗位上工作了16年,每年平均麻醉600—1000人次,对麻醉各种技术操作熟练,可她并没有表现出丝毫轻松的样子。

“每天上午8点进手术室,下午6点离开手术室是常有的事。应对各种突发抢救事件和危急重症手术,连续奋战一天一夜的事并不少见。我的女儿说,你都长在医院了,家里从来见不着人影……”周述芝道出了麻醉科医生的苦。

每一次与手术室护士默契合作, 每一次急诊抢救中表现出的镇定从容,周述芝都完美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

不过,在众多的赞誉面前,周述芝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一名麻醉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都是整个麻醉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周述芝看来,目前社会上对于麻醉学科还缺乏更多的了解。她说,其实,麻醉医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专心致志地在病变部位动刀子,麻醉科医生则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保证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又要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周述芝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麻醉学科的重要性。

因为心中充满阳光,周述芝工作的每个日子,都是春天,正如当下繁花盛开的季节。

雅安日报记者 石雨川

新闻推荐

2018年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名单

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