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进厂修理能力 扩展到300台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自贸区新厂房正式投运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保税区新厂房正式投入运营
昨日,民航西南管理局向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颁发了自贸区新厂房的维修许可证书,标志着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保税区新厂房自此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投运,将更好地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对外交往和经济带动门户作用,提高成都航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
四川国际新厂房进行了大胆创新:双“U”形修理流程,精益概念的修理流程,两条平行总装线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喷淋式消防保护系统,所有零部件均可通过射频技术跟踪,通过精细授权管理的控制和安全准入系统,空调系统全覆盖使温湿度及气滤得到更好控制。
四川国际新厂房投运,随着机位的增加,生产效率和维修能力的提高,年进厂修理能力将从150台扩展到300台。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维玺介绍,新厂房正式运营后,四川国际将在自贸区及自贸区海关的政策支持下,继续享受CFM的前沿科技和来自OEM的先进技术支援,采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同步开发新的修理机型、提升修理能力,为不断引领技术创新,占领科技和管理高地,持续打造高新技术和产业。
下一步,四川国际瞄准了继CFM56发动机之后的新一代发动机——LEAP发动机维修市场,并已经组建了第一支在中国的在翼支援(OSS)的队伍。将来,随着LEAP发动机在国内使用的增加,四川国际也将按计划逐步拓宽服务的范围,为LEAP发动机提供全面的MRO服务。
项目刷新成都速度
记者了解到,四川国际保税区新厂房的修建进程不断突破:原计划28个月的修建时间缩短了一半,6个月的试运营成绩显著。
为什么屡创新速度?“得益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CFM国际公司长期以来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入驻双流综保区后,在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为航空公司降低了2%-5%的维修成本,节约了10-14天的往返时间;同时,保税区的地理优势也为客户节省了关税支出,进一步降低了修理费用。
深化自贸创新试点
推动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落地,也是双流自贸试验区的一项创新试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境外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其固有维修操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境外客户对维修时间以及维修成本的需求,业务增长严重受阻。2017年底,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四川国际在双流综保区内开展境内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突破了制度屏障。
海关和检验检疫局也针对四川国际项目“量体裁衣”制定监管服务方案,在严把监管风险关的前提下,从项目建设、设备调试到项目投运全过程开辟绿色通道。项目建设过程中,海关在卡口设置专用“基建通道”,对主要基建物资、工程设备进出区实施集中备案管理,对备案车辆及物资直接放行;设备搬迁入区时,对国产生产设备或解除海关监管的进口减免税设备,在企业自愿申请不退税的情况下,通过“卡口登记”入区并参与保税加工;项目投产后,推行“内销选择性征税”“总担保业务无纸化通关”等便捷通关措施和对航材适航证管理实施“先报检后补证”等便利化施检措施,给予企业最大便利化措施。
未来,双流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争取海关、检验检疫的支持,进一步优化保税维修监管模式,并利用“四川国际”的龙头带动效应,努力实现保税维修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探索实现保税维修业务延伸发展。
唐静 本报记者 陈方耀 文/图
新闻推荐
古希腊、古罗马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和摇篮。尽管这种观念随着19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历史研究而受到挑战,但欧美国家的人们依然表现出对于古代雅典和罗马的亲近感。就像中国网络文学中,有为数不...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