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春节慰问应做好访民问民大文章

大众日报 2018-02-09 02:00 大字

□卞广春

四川内江市一读者来信称,近日他们到贫困村调研,偶遇某部门进村开展慰问活动。镇干部、村支书在公路边迎候,在村委会院内,十余名村民坐在背篓上,跟前摆放着一排米、油、棉被等慰问品。慰问车比预定时间迟来半小时,某领导作了简短发言后,将事先摆放着的慰问品发给村民,随行工作人员手中的相机快门“咔咔”作响。短短数分钟的慰问仪式,村民却要等上一两个小时。(2月6日《人民日报》)

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传统,也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要走下去,深入到群众的家庭和身边,听群众说心里话,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摸实情,让群众体会到政府的关怀,意识到党政干部的心与群众是紧紧贴在一起的,进而把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春节前后慰问困难群众,益处不少:一是看看群众怎样过年,尤其困难群众的年过得怎么样,这可以直观地看到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扶贫攻坚政策的制订,关系到乡村振兴计划的落实。二是借慰问之机,把政府的关怀送达群众。党政干部给困难群众送去米、油、棉被等生活必须品,有其必要性,但这并非慰问的目的,而是慰问的形式。与群众说说话,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实际,有的放矢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制订来年计划,表达政府扶贫攻坚的措施和决心,把政府工作目标、方式方法等告诉群众,才是春节慰问和关心群众的主题和核心。

但现实中的春节慰问,有的主次颠倒,有的重送钱送物,轻走访群众;有的不关注困难群众的感受,把慰问困难群众当成演戏,满足于拍照、录像,把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当成了个人行善做好事;有的如同大明星,唯恐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慰问之前,要么要求下级单位做好准备,把被慰问群众集中起来,要么打电话通知被慰问群众不要外出……这样做表面文章的春节慰问,显然是事与愿违,不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春节慰问群众,是党政干部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抓手。春节慰问只“慰”不“问”,对困难群众象征性地送一些生活补给,然后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慰问就宣告结束,偏重了形式而忽视了实质。这反映出一些党政干部对春节慰问的工作重视不够,作风不扎实,群众观念不强,在党群关系、政群关系问题上缺乏真心、热心等现实问题。

不用心,就不能让人放心。做好春节慰问,是一篇大文章,并非可以敷衍的小事。只有把群众装进心里,真诚对待群众,通过认真走访和了解,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了解群众心中的想法,并以春节慰问中的所见、所听,反思自己的工作差距,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围绕群众执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最终做到让群众满意和高兴,这才算达到了慰问的目的,把工作做到了家。

新闻推荐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2018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把党和政府关怀及社会各界关心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彰显党和国家对道德模范的尊重爱护,在全社会营造...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