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四川军民融合如何破题? 关注热点

四川政协报 2018-01-28 10:08 大字

2015年,四川被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其中,军民融合是国家赋予四川省先行先试的一项重点任务。四川是全国有名的军工大省,拥有著名的“成飞”,歼-10、歼-20都诞生于此;拥有全亚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风洞群,我国现役的每一款战机都要来这里“吹风”之后才能上天;还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多家军工科研院所。

在国家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鼓励军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四川作为军工大省,如何创新探索实践,担负起军民融合这一先行先试任务?今年省两会前夕,网友们在相关网站上就该话题展开热议。

会场声音

吴琳(省政协委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有着非常深厚的军工基础背景。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我认为,军民融合目前主要面临的是体制问题。

核工业是个小众行业,但衍生了很多通用产品,如“华龙一号”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如何持续推进创新?如何激发技术人员的创造性?这需要打破体制的“天花板”,让技术人员在市场上合理合法地获取经济效益。我们院内有很多技术成果,而民营企业的机制很活,期望有机会合作开发一些创新产品。

王黔闽(省政协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

军工科研院所最大的优势是技术和人才。然而,这么多年来,“军转民”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如体制、机制、效率、成本问题等。

我们的军工技术在向民用市场转移时,中间缺了一个有效的触媒、有力的助推器。军工单位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围绕民用产品来组织生产的,另一种是事业单位属性的科研院所,其产品尚停留在样品、样机阶段。如何让军工单位的产品进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实现社会价值?目前亟待一个“识货懂行”的中介平台来充当“军转民”的催化剂。

建议由政府部门赋权组建技术转移中心,充分了解科研和市场,把优秀的军工科研成果和民用企业找出来、对接好。同时,积极撬动政府资源,帮助项目争取政策支持等。

周涛(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要打通军民融合的通道,一定要走科技引领的道路。无论是“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要在政策上先行先试、敢于突破。

建议省里的军民融合基金在投放时,应向那些掌握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和项目赋予前端早期投资,考核时不要太看重短期回报,而要看5年、10年后,其中是否能出现市值增长超10倍的、在行业内有颠覆性发展潜力的项目。省经信委可以有意识地在一定范围内找出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相关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

□本报记者 唐召怡

新闻推荐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金融业服务业正在四川面临机遇

31页、20000余字,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频现,“含金量”十足,也引发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热议。●省政协委员、省博览局局长杨庆龙:西部博览城带动会展新机遇“加快提升建设天府新区”是此次...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