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 “巾帼院士”的航空报国梦
张立同从事航空航天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特别是在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方面,打破国际封锁,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技术与设备体系。
作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学科方向的领军人,张立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创新型拔尖人才。建立了一支甘于奉献、拼搏创新、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为学科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便是她一生追求的最好注解。
心铸报国情怀
1938年,张立同出生于四川重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后期,张立同主要从事航空无余量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八十年代后期,她根据航空发动机材料发展趋势,开始从事高温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四十余年来,不管从事哪方面研究,她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满怀激情探索,从一个高峰攀登至另一个高峰。
1986年,张立同申请的“熔模铸造用高温陶瓷材料的相关基础”获得我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也是西工大获得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都为日后从事高温陶瓷材料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89年3月,张立同前往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大型空间站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她认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应该是未来航空发动机不可缺少的低密度、高强韧陶瓷材料。但是,必须具备耐高温、抗氧化、长寿命的特点。当时,美国NASA已有专门计划研究,却对中国人绝对保密!强烈的使命感再次驱使她回国发展这种难度极高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勇攀科研高峰
1995年,张立同申请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获准立项。
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张立同带领课题组先后发展了四代CVI设备,试验了400余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10月,他们终于成功制造出第一批摔不碎的连续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试件和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浮壁瓦片试验件,随后又全面突破材料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工程化制造的工艺与设备体系。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打破该奖项连续六年的空缺,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我国成为继法国后,世界上第二个自主掌握CVI技术制备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国家。
以科学思维做事育人
“要学会做事,更要做成事。”她以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思维指导科研工作,逐渐形成了局部思维与战略思维相结合的习惯。张立同也将这个思维方法传给学生,教导学生要用辩证观点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找准研究切入点,才能出亮点、做成事。
张立同已培养近90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中有人在国外工作,有人已是高校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有人是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骨干,还有人自主创业。“尽管不少人已崭露头角,但我不想以头衔和成就来评价他们。在我眼里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是我永远的牵挂和骄傲!”
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导师,张立同求实创新、治学严谨;作为院士和重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张立同注重引导团队的创新意识与精诚合作。
“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检讨自己、学会人与人沟通合作”。如今,张立同仍在不断思考,步履匆匆,勤奋做事。寒来暑往,只要没有出差,她总是早早到办公室。“永做一名战斗员”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王嘉通讯员王丽
聚焦·两院院士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胡蓉大雾。因为天冷,见到何天孟时,头发已经花白的他在头上戴了一顶厚实的帽子。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已得知自己获“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但是他很少在亲戚朋友中提及。“能够...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