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做好中国人 写好中国字
◎全媒体记者杨俊
艺术家小传
陈刚:1966年生于遂宁大英,现任遂宁日报社编委,新闻作品曾多次获得四川省新闻奖。
习书三十年,其书法作品曾先后入展1992年四川省第一届新人新作展;1995年四川省第二届新人新作展;1996年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1997年中书协全国第二届正书展;2000年中书协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2年中书协中国书法兰亭奖展;2008年四川省首届谢无量奖书法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3年“笔墨东方”国际书法大展;2014年四川省首届行草书大展并获三等奖;2014年中书协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十周年精萃展;2017年咏成都全国书法大赛;2017年全国第二届书圣杯书法大展;2017年四川群星璀璨书法作品展并获书法艺术三等奖;2017年中国海丝书画小品展;2017年第五届海峡杯全国书法大展。个人及其作品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书法主流媒体曾作专题介绍。
记者:作为新当选的市书协主席,在第六届书协这个时间段,你将怎样引导遂宁市书法艺术向着更好更远的目标前进?
陈刚:从协会组织工作层面讲就四个字:普及、提高。
所谓普及,就是让更多的人拿起毛笔加入到书写队伍中来,我们每年为期3个月的免费书法培训就是具体的例证。这个培训意在吸引有写字想法的人进来。同时,普及的另一个更高的意义就是让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享受书写的乐趣。当然普及还有一个核心的区域:学校。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对书法教师的培训,同时我们组建的83人的书法志愿者队伍,每年都会走进学校少年宫帮助学生提高书写水平。
提高,就是针对有艺术冲动、艺术感觉,同时把书法艺术作为一生艺术追求的人群。由此,我们每月加强临帖、创作的培训,每个月重点研究3位者的临、创作品。3年时间我们就可以研究72人的作品。一个市有相当艺术水准的72人的队伍,将是一支庞大的艺术群体。这支队伍对地方文化的贡献,对地域书风的形成将会做出贡献。其次,针对国、省展览我们又组建了一支15人的“国省展特战队”。这支队伍将是遂宁书法的“特种兵”。这支队伍的引领作用、风向标意义,将会使遂宁书法随时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
记者:以上所谈都是协会的工作,针对你个人的艺术发展你是怎样思考的?
陈刚:我的艺术发展也4个字:汲古、个性。
汲古就是向古人学习笔法、墨法、章法等。古帖是书法艺术的源泉,不从古帖中取“水”,艺术必然干涸,甚至枯竭。个性就是找到自己艺术表达的独特语言。任何雷同的书法作品都不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范本。当然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想法也许是一种奢望,或许终身都难实现,但它一定是我追求的目标。
记者:你对“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怎样理解?
陈刚:这两句话本身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并列关系,也更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金玉良言,最多算一个标语式的口号。但从倡导尊重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上讲,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记者:你怎么看待书法界众说纷纭的“丑书”之辩?
陈刚:我个人觉得,“丑书”之辩本身就没有争辩的意义。审美角度不同,审美水平不一样,审美标准不同……这怎么去分辨何谓丑书?何谓美书?而且艺术表现的多元化是很正常的状态。天下书法,哪有人振臂一呼便人人效仿的某种范本?!这可能吗?与其去争论,不如去看看书、写写字更实在。
记者:你怎么看待展览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陈刚:展览是时代的产物,无可厚非。这个时代就决定了需要以展览的形式将书法作品公诸于众。书法作品的形式化也无可厚非,它同样是时代的产物。参加一个酒会你还得穿一件燕尾服应邀,把作品形式做得好一点去参加展览有什么错?只是把入展作为衡量书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这就有点偏颇了。
对于书法的话题还很多,每一个话题都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许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所有艺术的魅力所在。写好字,写出这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精神面貌,争取留给后人一些可供品鉴的精神食粮,书法人就不枉直热爱了一次,热爱了一生了。
记者:谢谢!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何晓梅本报讯自今年起,四川省高职单招考试报名将实行网上统一填报,3月3日8:00—15日18:00,泸州市报考考生须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sceea.cn)填报高职单招学校志愿。这是记者日前...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