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 四川新闻> 正文

晴窗漫笔 鱼鹰的驯化

成都晚报 2017-12-27 04:49 大字

◎何永康(作家)

一夜鸬鹚滩上泊,晓烟啼彻画眉声。这是清代诗人严遂成的诗句。

鸬鹚,又叫鱼鹰,四川人叫水老鸹。鸬鹚的叫法太书面,水老鸹的叫法又太土气,还是叫鱼鹰比较恰当,与它捕鱼的职业特点很吻合,况且它确有鹰隼一样的敏捷和凶猛。

小时候,我在四川的涪江边生活,常随大人到渔船上玩耍,看鱼鹰捕鱼。鱼鹰脚上长蹼,凡长蹼的动物都善于游泳,速度很快。鱼鹰们栖歇于船上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目光锐敏,一旦发现鱼儿,就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长长的脖颈和圆锥形带钓的嘴及双脚都绷得笔直,身子收紧,像一枚离弦的箭,一瞬间,就把鱼叼在长嘴里了,然后屁颠屁颠地游回来,主人伸出长杆迎接到船上,鱼鹰吐出鱼来,“呱呱”叫着,主人就拿出一条小鱼慰劳一下,旋即又被赶下水去。

鱼鹰为啥不把捕捉到的鱼吞下去呢?因为主人事先在它的脖颈上缠了草绳,很讲究松紧适度。松了,它就把鱼“私吞”了;紧了,呼吸困难无法工作。也有鱼鹰不会主动把鱼吐出来,主人就会倒提起它,把鱼抖出来。

我对鱼鹰深怀同情,脖颈被箍住和古时犯人戴枷一样,还要为主人卖力;劳动成果自己不能享受,全归了不劳而获的主人,主人,就是剥削者。然而鱼鹰不懂这些,或者也懂,但只好认命,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这样下来的,它们不会罢工、造反,顶多就是那有个性的,消极怠工一下罢了。鱼鹰本是野生飞禽,一个本来属于海阔天空的精灵,就因为有了捕鱼的本领,被人类驯化为工具,吃着嗟来之食,并且失去天性与自由。

在渔船上,没少吃鱼鹰叼上来的鱼。因缺盐少油,多是煮成鱼稀饭吃了。鱼稀饭是渔家必须要吃的,常年在水上,容易得风湿病,吃鱼稀饭可预防此病。我至今没有风湿病,或得益于此吧。现在,城里也有人经营鱼稀饭餐馆,吃过几回,索然无味。没有鱼鹰在旁边看着、伴着,没有渔火照着、晃着,没有水声欸乃和渔歌悠然为背景的鱼稀饭不是真正的鱼稀饭。

鱼鹰外形凶悍,技艺非凡,但它的内心却极其弱小,这是他悲催的根源。前不久看到一个展示鱼鹰捕鱼情状的电视节目,地点是在一个大水塘,塘里放养有鱼,但鱼鹰视而不见,任凭主人如何吆喝,就是不下水,主人便使出一招,把一条条活鱼往塘里抛,以此来吸引鱼鹰。那些鱼鹰目光呆滞,动作迟钝,主人吆喝急了,才十分不情愿地下水去叼几条鱼上来敷衍一下。

不在江河捕鱼的鱼鹰还叫鱼鹰吗?生态破坏了,江河无水了,有水也无鱼了,鱼鹰就没了用武之地,功能也就一天天退化。难以想象,一旦鱼鹰成了被驯化的“表演艺术家”,结局又将如何,一旦老了不能再“表演”了,会不会成为美食家们的一道“野味”呢?须知,千百年来,鱼鹰死后是不能吃的,要深埋,有的地方还要给表现突出的鱼鹰立一块小小的墓碑呢。

少时学中国画时,多次萌动以纯水墨画鱼鹰的念头,甚至想过做一个画鱼鹰的专业户,如黄胄之画驴,齐白石之画虾,徐悲鸿之画马。尝试着画了几张,均不成气候,主要原因当然是才气不够,次之是对鱼鹰认识不深。几十年过去,我对鱼鹰的认识倒深化了一些,但我的艺术感觉却和鱼鹰一样,被世俗驯化而导致技能退化了。

想到这一点,我不免有些不寒而栗了。

新闻推荐

省管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28日起实施101个病种医疗费用定“上限”

从今年12月28日起,四川省省管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正式实施。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腰椎间盘突出等101个病种,将实行按病种收费。这是记者12月24日从省人社厅获悉的。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计...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