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绕梁 岛续写“乡愁”
岛续写“乡愁”
乡愁
当我死时(节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余光中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
余光中192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南京是他的故乡,还是他“诗心起跳的地方”,他常说,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对大陆,余光中始终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12月14日,出版过余光中多部作品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余光中的乡愁是在他的骨子里、血液里,他是特别念家乡的人”。
写《乡愁》20分钟一气呵成
汪修荣告诉记者:“我跟余光中既是合作关系,也是交往了14年的老友。”因为余光中出生在南京,他一直想在南京的出版社出版他比较重视的散文集,2003年,余光中通过朋友主动找到汪修荣,“当时他的诗歌和散文在大陆已经出了好多本,我提出了一个创意,做了一个编选,把这么多年的作品进行分类、精选,起一个全新的书名”。
余光中就答应了汪修荣的要求,“这就是《左手的掌纹》,过了两年,他到南京来,专门在书后写了两行字,很客气地送给我:多谢展示我的左掌”。汪修荣说,余光中以写诗出名,文坛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为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左手的掌纹”也用了此意。这本散文集是余光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版再版长销不衰,现在还在加印中。
2008年,汪修荣又编辑了余光中的一本诗集《等你在雨中》,合作多了,余光中也经常回南京,南京大学搞活动他也经常来,“吃饭时他经常深情地讲他的童年,他小时候家住鼓楼附近,一抬头就能看到紫金山的日出,他爱吃小时候常吃的盐水鸭、桂花糖芋苗、野菜芦蒿之类”。谈到南京,他特别有感情,说自己是“南京大萝卜”(外地人形容南京人的说法)。
余光中的前半生,和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颠沛流离。1947年,余光中就读金陵大学外文系,原以为可以就此驻足故乡,却因为战争,辗转南下,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中国台湾高雄,自然就产生“乡愁”情怀,乡愁早已贯穿整个人生,以及整个诗文创作。
44岁时,余光中在台湾写下著名的《乡愁》,他曾透露,这首诗是20分钟一气呵成的,“如果我十二三岁,我的底蕴还不够我写《乡愁》。44岁,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虽然幼稚,但已经很深入,印象很深,所以我不会、也不容易抛弃这个东西,再加上,我父母的乡音一直都蛮重的”。
晚年《风筝怨》书名有深意
汪修荣透露,前几年曾想过给余光中出一套全集,“他没有同意,他是比较传统老派的,可能认为生前是不能出全集的”。余光中晚年身体不是很好,作品出版事宜一直由他的小女儿余幼珊打理,“今年年初,我们出了他的一本中英文对照的诗集《守夜人》,反响很大”。
汪修荣说,今年余光中虚岁90岁,“去年我就和南京的诗人冯亦同策划,把他130多篇重要作品进行编选,因为他去年摔了一跤,不能回南京,我们就把书稿寄给他看,他专门为这本书取名为《风筝怨》”。汪修荣说:“现在再看这一书名,突然领会,余光中取名是有一定深意的。在他乡愁叠加的晚年,意识到自己可能难以‘叶落归根\’,像风筝一样,一个‘怨\’字,可以对应乡愁的‘愁\’。”
这本书的每一首诗余光中都细细看过、改过、把关,还写了短序,“这是他生前在大陆出的最后一本书,在他虚岁90岁时把这本书送给他,他非常满意”,汪修荣说,“余光中去世,我难过又惋惜,这本书能送到他的手里,也算是一丝丝欣慰吧”。
生活稳定后诗作幽默庄重
作为一位“写过一千首诗,散文至少也有一两百篇”的文学家,余光中被认为是先驱诗人。汪修荣告诉记者,余光中的生活逐渐稳定后,在多地任教,他的作品感性与知性并重,既幽默又庄重。余光中不仅写诗和散文,评论、翻译也很有名,评论文具有浓厚的批判意味,“作家黄维梁曾称他‘用紫色笔写诗,用金色笔写散文,用黑色笔写评论,用红色笔编辑文学作品,用蓝色笔翻译’”。
余光中一生获奖无数,他的作品多次出现在中小学课本及考题中,汪修荣说,比如《等你在雨中》《寻李白》《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都是同学们最爱读的,“他写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的诗句,谁能抵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12月15日,由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支持,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当代农业发展讲坛——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省级涉农部门相关负责人及科研学术部门部分领...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